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剪纸风情多妖娆
//heihe.dbw.cn  2020-07-10 10:49:43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其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轻轻地摇动眼前的一树梨花,洁白的落英铺满了草地,像冬天的雪,让我想起了剪下的纸屑,一想,也该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给我们剪出了好看的窗花,张贴在每一个角落,愉悦我的心情和生活,感动我们的精神和心跳。

  我喜欢剪纸有很多年了,也曾经为剪纸写过散文和诗歌。记得早些年我用“山怀关东风,水泊兴安月”来形容家乡的剪纸,现在再次品读一下,还是觉得有点意思。

  我的家乡地处松嫩平原向布伦山脉过渡地带,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曾有文人把她比喻成一颗璀璨的明珠。

  孕育珍珠的自然是这片丰沃的土地,也养育着热爱生活、民风朴实的一方百姓。灵性山水,诗意景色,这让一些人萌发了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民间艺术家,他们创作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争芳斗艳,其中最为本色的一朵当数剪纸。

  来自于民间的关东剪纸,从自其诞生以来,便深深地植根于生息繁衍的黑土地上。因身居村野而风格淳朴,因地理通达而博采众长。同其他关东民间艺术一样,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

  家乡自金代以来,就有过年、办喜事贴窗花的民间习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里已形成了一支剪纸创作群体。那一年,国画和剪纸两个创作群体在省美术馆举办了优秀作品展,我的几位朋友吴国言、孙德春、李成业、陈宇飞等都携作品参过展。这次展览在全省美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一批作品相继被编入《雪花剪纸集》《中华剪纸藏书票》等专集。因此,家乡还被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

  家乡的剪纸作品艺术风格虽然迥异,但传承了早年剪纸艺人主题鲜明、精雕细刻的特色,表现了设计造型之美。

  剪纸《瑞雪的故事》《黑龙江的传说》等作品细腻生动、表现力强。剪纸艺人们在创作技巧上精益求精,特别注重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东北二人转》《图腾》等作品从多角度表现出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聪明才智,出自乡下艺人的作品明快、朴实,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技巧与现代思维及创作手法,表现出他们献身民间艺术的执著情操,是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情趣的有机融合。

  这些剪纸作品或粗犷豪放,或细腻生动,或传统与现代并存,寄托了人民群众的情思,是他们纯洁心灵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剪纸艺人们用艺术的温馨,来抚慰自己劳作的身心,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和苦乐。

  说到家乡的剪纸,最有名的该数嬷嬷人剪纸。

  我的同事郭昕就是嬷嬷人剪纸的传承人,她出生在通肯河畔,大学毕业后从事了文物、博物工作,她的曾外祖母、外祖母是黑龙江通肯满族人。世代家传了剪纸、刺绣、缝纫技艺,尤其擅长满族嬷嬷人剪纸与长生树剪纸。到了她母亲这一代,曾任学校的美术教师,擅长嬷嬷人剪纸与分色剪纸。

  郭昕自幼在家庭的艺术熏陶下,耳濡目染,得到真传。幼儿时期就可手执剪刀剪一些图形,小学时一些适合纹样及团花就已经剪得很好了。

  十二岁时她正式开始学习嬷嬷人剪纸,并逐渐了解嬷嬷人剪纸背后的故事、传说、使用禁忌等。还得到亲友— —北安著名民间剪纸艺人沈春友、曲春贤的指导,剪纸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

  精诚所至,春华秋实。从大学毕业开始,郭昕《嬷嬷人剪纸》系列作品陆续参加了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展会及外事文化交流活动,她的嬷嬷人剪纸逐渐为人所知。

  郭昕的嬷嬷人剪纸剪刀功夫干净利落,继承传统嬷嬷人剪纸的基本造型和人物形象,细节处开始强调装饰性。喜欢用卷草纹、麦穗纹和圆形纹装饰画面,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个人色彩强烈,表现满族生活情趣与朴素奔放的审美意识,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她的代表作品《嬷嬷人:一百个神灵系列》,得到黑龙江剪纸大师傅作仁老先生的称赞,称其为“民族风物,继续发扬”。

  剪纸是黑土地上绽放的花朵,总和美貌的关东女子联系在一起。通过剪纸让我认识了另一位关东美人,她可是剪纸界的才女,人们早年称她为君姑。

  一路向西的乌裕尔河流到一个叫依安的地方,处处水草丰满、鹤鸣呦呦,君姑从小就天资聪颖,貌美如花,擅长各种女红。她在中学读书期间认识了一位画家。画家是国立美专的高材生,才华横溢、英俊阳光,这让君姑日久生情,于是便谈婚论嫁。婚后,二人举案齐眉、恩爱幸福。在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聪明贤惠的君姑,也学会了绘画。哪承想,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画家扔下君姑而去,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更没能给君姑留下财物,只给她留下了许多他创作的人物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便成了君姑对夫君绵延不断的念想儿。

  夫君去世之后,君姑由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容易陷入悲伤,她从此不再作画,于是扔下画笔拿起剪刀,决心将丈夫所留下的画稿改为剪纸作品。从事剪纸创作之后,君姑一改原来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家人看见君姑在孤灯下时而凝思发呆、时而描龙画凤、时而挥剪如风……那是君姑把对夫君的思念都化作了剪纸艺术的创作动力,日复一日地钻研剪纸。

  由于君姑天资聪慧、习无不精,所以没过多久,她就把画家留下的画作都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每一件都是栩栩如生,饱含了对爱人的一片深情,看着剪纸,君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此以后,君姑每天剪刀不离手,她所剪的人物刚毅传神、花鸟灵动俊俏、窗花俗中见雅、风景乡土情浓。

  君姑的剪纸作品不仅在构图和设计上力求完美,而且她还擅长彩色剪纸,她用废弃的海报、画报做了许多剪贴画,拿到农村大集上去卖。由于她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色彩斑斓、卖点很好,备受人民的喜爱,销路也随着名气一路提升。天长日久,大家送她一个雅号— —巧姑。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剪纸上,也没有再嫁。也许是太过于思念夫君,抑或是他们前缘未尽,她四十出头就离开了人世。

  这个故事是一位叫明君的姑娘讲给我的。君姑离世那一年,明君姑娘刚刚出生,二十几年后,明君姑娘嫁给了君姑的侄孙— —万龙。

  我不信宿命,但也是相信缘分。

  从小喜爱剪纸的明君,嫁给万龙后,万龙的奶奶知道她也喜欢剪纸,就把君姑所剪的作品拿出来给她看。明君姑娘顿时爱不释手,都说画如其人,从君姑这些作品中她仿佛看见了那端庄、美丽的相貌。

  万龙的奶奶说: “这是你姑奶奶留下来的部分作品,不多了,既然你这么爱好剪纸,就都传给你吧,希望你能将姑奶奶的剪纸技艺传下去。”

  得到了姑奶奶的遗作,明君姑娘视如珍宝,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君姑有爱,明君手巧。剪纸让剪纸的故事继续发生。若干年后,明君姑娘把自己的剪纸确定为“巧君艺术剪纸”

  这既有家族传承,又有传奇色彩,更是故乡剪纸的幸事。

  是啊,纸剪风情,绽放魅力。剪纸能绽放美丽凄凉的剪纸故事,也能绽放温馨浪漫的剪纸传说,一只只飞翔的蝴蝶,给予人间真爱的锦簇花团,在时时刻刻鞭策着家乡的剪纸艺人,呈现出风格细腻,线条柔美的审美情趣,呈现一幅幅礼赞家乡的艳丽色彩。

  剪纸如花,吐蕊奇葩。还有许许多多喜爱剪纸的关东女子在让这朵民间艺术之花争奇斗艳、永开不败,更多地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作者:边 瑾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无法飞升的羽毛
· 于承佑和他的版画
· 契诃夫笔下的“病人”
· 故乡的芦苇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