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瑷海已通途 谁说兴安峻
//heihe.dbw.cn  2020-04-02 10:06:01

林传甲,号奎腾,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林传台是林传甲的三弟,民国初年,诗人林传台由二克山来到龙门镇,看到沿途的垦荒盛况,写下了《龙门镇》一诗——

瑷海已通途 谁说兴安峻

——林传台诗咏龙门镇

  民国初年,诗人林传台由二克山来到龙门镇,看到沿途的垦荒盛况,写下了《龙门镇》一诗,这是有历史记载吟咏龙门镇的第一首诗。《龙门镇》诗云:

  我从二克山,来访龙门镇。

  矻矻硫磺泉,火山有余烬。

  万井画鸿荒,南陆开田畯。

  瑷海已通途,谁说兴安峻?

  负耒上农夫,联翩皆北进。

  筚路启山林,民气从今振。

  林传台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林传甲的三弟,林传甲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著名教育家、学者、诗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林传甲学识渊博,《黑龙江志稿》说他“为文磅礴,有奇气,滔滔万言,倚马可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林传甲奉调黑龙江办学,林传台相随而来。林传台为普及基础教育,曾到二克山、龙门镇、讷河教学,这一带历史上是金代蒲与路治所,辉煌一时,金亡后到清末是鄂伦春、达斡尔等土著民族渔猎之地。诗中二克山位于现在克东县城北两公里,为火山丘,由两座对峙的山峰组成,因而得名,二克山曾是讷东设治局衙署初设地。龙门镇指的是“老龙门”,后改称龙镇,在清末民初开始开发建设,清宣统三年(1911年),黑龙江省长公署设龙门稽垦局。民国元年(1912年),在龙门镇设龙门设治局兼招垦专员,广招移民。由于县城龙门镇一带山高石多,井深水质差,经县长辛天成请示省政府批准,将治所南迁至讷谟尔河附近今龙镇政府所在地,设治局升改龙门县,遂为县城。因与广东省龙门县重名,于同年7月,奉令改称龙镇县,故称县城为龙镇。

  当时二克山到龙门镇一带正在放荒开垦,民国政府支持鼓励关内人民迁往这里移民就业,龙门镇的移民垦荒这时也进入了高潮时期,耕地和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万井画鸿荒”指的是清末民初为招垦而实施的井田制,《黑龙江垦殖说略》中“地亩之区划”称:“江省田地向来习惯以垧为单位,厥后放荒招垦,因其习惯,复定为井田之制。其区划之法,每五尺为一弓,计三百六十弓为一里,宽一弓,长二千八百八十弓为一垧,合地十亩。宽长各一里,开方计地四十五垧为一方。宽长各六里,开方计地一千六百二十垧为一井。每井分为九区,每区四方,每方四十五垧,垧以下仍为亩、分、厘,以十进位。凡放荒地,由起员现行丈明荒段面积,首分段、次分界,分甲、分井、分区、分方,编列字号,绘图报局。”现在北安市还有二井镇等地名,这些地名就是清末民初实行井田制留下的历史痕迹。当时瑷珲到海伦道路已开通,龙门镇成为省城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等大城市到黑河的又一条交通要道,从而改变了边陲瑷珲到齐齐哈尔只有一条古驿道的历史,良好的交通环境为发展垦荒事业创造了条件。

  为移民实边,黑龙江省行政公署颁发放荒简章,规定“凡备牛犁一具给荒四方(每方四十五垧)并接济大洋五十元,以备粮草之需”,而《龙门县招垦行局简章》第三条则规定:“每牛具一副,准其承垦一百五十垧以三年为垦齐之期,牛具多者,以次递加。”民国二年(1913年),龙门镇什字岗设有龙门大田合垦股份有限公司,已收股金200股,共计18540元,股东多是在龙门镇领荒的农户,一般倾向于种植大豆、小麦、荞麦、烟草和麻类等获利较大的商品经济作物,也有经营蚕业、果园、菜园等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黑龙江志稿》曾记载:“兴安岭岭西有龙门镇,黑龙江南岸有兆兴镇、裕兴镇,垦务皆盛。”优越的招垦政策使来开垦的百姓络绎不绝,垦务一时兴盛。诗人用《左传》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来形容当时的场景,既写出创业的艰辛,更有“民气从今振”的美好憧憬和希望。

  林传台还写了许多关于当时设治、移民、垦荒、建点和赞美自然风光的诗歌,记录了“万里辟洪荒,自强孰敢侮”的盛况。《二克山》诗写道:“二克山之巅,双峰如二虎。大陆尚洪荒,厥田多黑土。通北赴讷河,梗阻行人苦。百里无井泉,壶浆裹粮脯。露宿车为床,知是新编户。窝棚有寠人,居然大地主。万里辟洪荒,自强孰敢侮。创业本艰难,勤民思舜禹。”前些天我去克山访蒲与路古城,遥望二克山,双峰对峙,颇为壮观,这也是吟咏二克山不多的诗作。

民国时期的龙门县公署

  另外,林传台还有《海伦道中》《讷河旅行》等垦荒诗作,《海伦道中》诗云:“海伦大平原,麦浪腾碧海。青青上接天,塞外生光彩。洪荒千万年,开辟未十载。寸土抵兼金,声价将百倍。移民自齐鲁,勤劬弗敢怠。旗屯旧驻防,郡县渐开改。伏莽有崔符,屯民苦危殆。传闻五井西,防军新奏凯。”《讷河旅行》诗云:“讷北有学田,广袤百万亩。荒榛尚未开,樵牧乃薪槱。西抱嫩江流,江滨鱼在罶。东连驿道长,车马风尘走。一旦阡陌成,可大亦可走。地利匪閟藏,至哉坤德厚。”也写有赞美北国风光的诗句,《呼兰河泛舟》诗中的呼兰河风光优美,如梦似幻。这首描写呼兰河的诗歌写道:“兰水清且涟,估客孤舟小。北人亦使船,船上游人少。双纤挽虾须,陆行偏矫矫。清夜宿荒滩,蓬窗明月皎。仿佛似江湘,岸上垂红蓼。渔歌欸乃声,一唱烟波晓。系棹女儿城,城边人窈窕。昨夜江水生,河流通曲沼。忽有好风来,轻帆捷飞鸟。胸中万虑清,曾无俗事扰。堤柳独多情,折腰犹袅袅。击楫发浩歌,远出尘埃表。”

民国时期的二克山

  百年光阴转瞬即逝,现在的克山到龙镇都已经修建成了高速公路,当年诗人笔下的万井鸿荒也建设成了美丽家园,我们不要忘记“筚路启山林”,更要时刻牢记“民气从今振”。

 
作者:刘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神秘的老羌城——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三)
· “胜山要塞”名称的由来
· 多金这片热土
· 瑷珲“地方戏”——玛虎戏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