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汛期将至,部分地段可能引发洪水及城镇内涝,请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自身保护,避让积水地段,远离低洼地带,不到江河边游泳游玩,严防发生溺水事件。近水村屯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群众转移通知时,请听从指挥及时转移。汛情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防范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神秘的老羌城——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三)
//heihe.dbw.cn  2020-03-19 10:52:07

神秘的老羌城

——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三)

西沟古城调查的经纬与记忆(下)

  第八次考察是一次对大西沟古城采用新技术进行深入了解的开始。2017年2月18日,大西沟古城附近的山川依然白雪皑皑,户外运动爱好者刘忠堂负重航拍无人机,对西沟古城进行了成功的航拍,所拍摄的大西沟古城的城墙、周边山地、河流走向十分清晰。这成为了解大西沟古城最重要的航拍资料之一,我们可以从空中俯瞰古城全貌。

  第九次考察西沟古城在2017年。3月18日,在西岗子镇组织召开的“首届西沟古城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黑河学院特聘教授王禹浪的主持发言,明确了大西沟古城的年代为金朝所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找到小西沟古城。3月23日,户外运动爱好者刘忠堂和吴边疆、西岗子镇赵久等人一起,又一次在公必拉河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寻找小西沟古城。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在大西沟古城北偏西3.5公里处,公必拉河左岸的山地中发现了“失联”近四十年的小西沟古城。这是一次重大的野外踏查的再发现。自四十年前白长祥先生寻找到小西沟古城后,再没有人登上此城。在黑河市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中也没有见到西沟古城的目录。小西沟古城的再发现,标志着我们对西沟古城的全貌进入一种重新认识的开始。西沟古城的概念是由大、小西沟古城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公必拉河中游左岸地区的小兴安岭山地之间,坐落着两座年代逾千年的古代民族筑城,二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仅有3.5公里。小西沟古城的再发现把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十次考察西沟古城:2017年4月2日,吴边疆、刘忠堂得知西沟村发现了出土文物,在村支部书记姬贵纯的引领下考察了出土文物现场,并访问了文物收藏的村民,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文物标本信息。文物中有明清时期与北宋时期的一些铜钱,特别是有日本铸钱“宽永通宝”在此地出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日本的“宽永通宝”已经沿着黑龙江溯流而上进入黑河地区流通的事实。铜镜与铜手镯、银簪、北宋铜钱、清代铜钱、元代铁箭镞等出土,更说明了西沟古城附近的西沟村附近是一处重要的贸易交换场所,很可能是古代的榷场的集散地。文物出土地点恰在西沟古城山下地势相对平坦的公必拉河谷,交通十分方便,附近有古村落遗址。同时说明了公必拉河流域对连接黑龙江与嫩江之间的交通贸易商旅、军事文化之间的交流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这些文物标本的出土最重要的是证明了西沟古城周边地带应该是文物多发的重要地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十一次考察西沟古城在2017年4月3日,吴边疆、刘忠堂、程刚等人在大西沟古城,发现了十余处穴居坑,并对穴居坑进行了航拍记录。同时,再次考察了小西沟古城并补拍了古城残垣和部分穴居坑。对大、小西沟古城的面积、地理坐标、海拔、周边地理环境进行了补充调查,为了解大、小西沟古城的细节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十二次考察西沟古城依然是2017年的4月。4月28日至29日,在黑河学院参加“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筑城文化”学术研讨会的黑河学院副校长丛喜权教授、远东研究院院长谢春河教授;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专家、内蒙古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久和教授;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学与历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德烈·帕夫洛维奇·扎比雅科教授,世界艺术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娜·阿纳托利耶夫娜·扎比雅科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在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名誉院长王禹浪教授陪同下考察了西沟古城的南北二城,并进一步确认西沟古城是黑龙江中上游地区接合部右岸的最重要的筑城之一。这次研讨会将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彻底揭示沉睡千年的西沟古城的奥秘,寻找失落的文明,弘扬黑河市的乡邦文化成为研讨会的亮点。实地考察证明了公必拉河流域曾经作为连接黑龙江与嫩江、精奇里江流域的枢纽,历史地理位置不容忽视。最重要的发现是对西沟古城的北城做了认真的踏查,古城内居高临下的台地到处分布有大量的穴居坑,在青春河与公必拉河交汇的山脊上穴居坑尤为密集。很明显古城内分布的穴居坑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西沟古城南城分布的数量,说明西沟古城北城的居民人口数量多于南城,而南城所表现出的城池结构的性质与北城有着本质不同,南城更像是官衙和军事机构的设置,北城则是军民共住的生活区或戍守之地。

  第十三次考察西沟古城依然在2017年。8月1日,王禹浪教授为黑河电视台做一期采访节目,第七次来到西沟古城调研。经过了艰难的一段山路,汽车多次陷入泥潭之中,最终爬上了西沟南城的所在地,公必拉河左岸的一处山脊的尽头。这里正是西沟古城南城,亦即俗称为大羌城或老羌城的城墙的起点处,也是古城瓮门的所在地。在悬崖处大家合影留念,开始从瓮门进入古城。在拍摄的间隙,我们测量了城墙上的马面间距是30米,这个距离应该属于元代的马面距离。在测量中发现城墙不是直线,而是弯曲的弧形,说明在修筑城墙时设计不是取直的。马面距离城墙有三米宽的人工壕堑,壕堑沿着马面的弧形弯曲环绕着,并与护城壕相通,每一座马面都形成了一个堡垒的形状。每个马面的中央部分是凹陷的穴居坑,说明了这座古城的马面结构是比较奇特的。城墙东北起于悬崖边缘,可以看得见东北的特殊山地“夹壁墙”,城墙西至小窟窿沟。所谓的小窟窿沟是由几条天然冲沟和人工挖掘的壕堑结合而成,城墙到此消失,全长356米。

  在城墙上折腾大约1个多小时后,我们踏上回程,顺路考察老站。西沟村到老站之间都是公必拉河的冲击性平原。公必拉河是一条放荡不羁的河流,每到雨季河流到处滚动形成山间盆地逐渐融入瑷珲盆地的西原,西沟村、老站、托力木、坤站、老达屯就坐落在这个盆地之间。由此向东公必拉河一直流入黑龙江,古驿道就一直在公必拉河左岸随河流伸展。西沟古城、西沟村遗址、卡伦山古墓、金代遗址、瑷珲古城、老站村、萨哈连站等应属于公必拉河流域的文化区。

  本次考察主要收获是查验了登临西沟古城南城的必经之路是越过公必拉河,沿着东北及北侧方向的山坡行进,这是唯一进出此山城的所在。公必拉河及小窟窿沟将此山脊三面环绕,河道共有22道弯,周围群山叠嶂,呈陡崖连绵,一改兴安岭的缓坡性格。公必拉河犹如九曲回肠一般穿越于山谷之间,成为西沟古城天然的护城河。我认为公必拉河流域是通往嫩江和联通黑龙江的重要朝贡道和交通要道,更是明清之际陆海之间联系和贸易的重要孔道之一。以白银世界为连接的14世纪以后东北亚格局的变化在这里显现出蛛丝马迹。日本的“宽永通宝”钱的发现不可小视,银簪、银器等的发现,以及铜镜的出土都证明了西沟村实为重要的贸易场所。明朝在黑龙江流域卫所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军事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圣旨的畅通,最重要的是控制这条水道附近部落族群朝贡贸易之路。从日本海进入黑龙江水道的山丹贸易之路,仍然是未解之谜。此外,这条通道很可能就是北魏、隋唐时期室韦人或黑水靺鞨人向中原王朝的朝贡道,辽金时期则被称为鹰路与站铺,元朝因袭此制,明代为卫所,清代的黄金之路与黑貂之路。

  总之,自从2016年9月,由黑河学院专门组织西沟古城研究课题项目组,并由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有计划、有组织的调查西沟古城以来,社会各界对西沟古城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人们期待着西沟古城的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现。一些关心西沟古城的人们都纷至沓来考察西沟古城。

  根据我们初步调查的结果,西沟古城的修建年代至晚应在辽金时期。由于目前缺乏进一步断代的考古学材料,故尚难以准确判断其始建年代和行政建置沿革的过程,但根据古城的形制、结构等特征其下限当在辽金时期。目前,对于老羌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期,其背后隐藏的历史还远远没有被揭开。我们应该从古代部落族群活动的地理分布的角度,重新梳理这一地区古代民族谱系,并从宏观视野中对西沟古城进行比较研究和断代分析,进而为其年代性质确定提供重要旁证。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西沟古城的马面与小西沟古城的形制特征来看,其建筑年代应该早于辽金时期,辽、金、元沿用的可能性更大。由于西沟古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大、小西沟古城互为掎角之势,又都是处在公必拉河中游的左岸之地,值得我们从军事防御学的角度加以重视。另外,如果从民族学角度考察西沟古城所反映出的部落族群文化特征,则给我们的启发更加复杂。小西沟古城的穴居坑分布的特点与大型台阶性遗址群的三江平原发现的聚落族群的筑城方式何其相似乃尔,说明了大、小西沟古城的文化性质中已经含有黑水靺鞨文化的因素。大西沟古城的城墙上的马面结构的特殊形制说明了马面的出现时间与冷兵器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与东北地区其他辽金时期古城马面的截然不同的区别,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历史的背景上分析,黑河地区的公必拉河流域的早期部落族群应该是室韦人居住的范围,至少应该属于东部室韦的分布区。由此出发,我们可以推测公必拉河流域是否具有黑水靺鞨与东部室韦的交叉叠压与融合的现象呢?这一点,由于在黑龙江上游蒙古地区发现的唐碑记载了“东击靺羯(作者注:即黑水靺鞨)”而使得黑河地区发现的大、小西沟古城的学术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待续)

 
作者:王禹浪 刘忠堂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黑河古代文明探源:神秘的老羌城(二)
· “1只N95换5只一次性医用口罩”:这个算盘打得好
· 古道驿站夜话多
· 清咸丰年间的一次特殊巡边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