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汛期将至,部分地段可能引发洪水及城镇内涝,请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自身保护,避让积水地段,远离低洼地带,不到江河边游泳游玩,严防发生溺水事件。近水村屯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群众转移通知时,请听从指挥及时转移。汛情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防范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瑷珲“地方戏”——玛虎戏
//heihe.dbw.cn  2020-03-19 10:52:07

  玛虎戏作为东北边陲——瑷珲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

  玛虎戏的满语为“玛虎朱陈”,由萨满文化发展而来,是满族民间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北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专家据满族说部《忠烈罕王遗事》记载推断,金代时已有玛虎戏。清朝时,玛虎戏在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1683年,为抵御沙俄入侵,康熙皇帝令萨布素领军戍守黑龙江,为壮军心,萨布素将宁古塔玛虎戏师傅随军带到了瑷珲。自此玛虎戏正式走进了瑷珲。

  玛虎戏题材广泛,包括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爱情故事等等,表演者佩戴由葫芦瓢等材质做成的玛虎面具,形式载歌载舞,主要有大场戏和正戏之分。

  瑷珲的大场戏,表演者们身着绸布或花布制作的服装,在锣鼓乐声相伴下,一边唱着“倒喇……倒喇……”一边排着行列舞着曲步、旋步,沿街蜿蜒而行,类似于大秧歌。满语“倒喇”即排、行、行列之意。到了观众多或宽敞的地方,便停下来围个场子,进行正戏的演出。正戏有《阿骨打发兵》《萨大人龙宫借粮》等,还有《唱雅克萨》《罗刹思乡》《萨哈连龙旗亮》等满语玛虎戏小段子。

  玛虎戏的动作姿态较为丰富,表演者以头、手、肩、腰、四肢、手腕、足掌配合作舞,体态有小摆腰、大摆腰、前仰腰、后仰腰、抖肩、摆头等,步伐有颤、蹲、跳、跨、丁形、蛇形、前八字、后八字、扫步、趟步、旋步、团步、错步等,与唱功、念功、跺字功、吟吼功相配合,声情并茂。

  《瑷珲十里长江俗记》中记载:“瑷珲旧有玛虎戏,不只活动集镇闹市,多倡行于沿江(黑龙江)村屯……逢年节、婚寿喜宴,玛虎戏与黑水秧歌竞美,穿村越乡,随观络绎长蛇焉”,生动描写了玛虎戏在瑷珲一带的盛行。玛虎戏在瑷珲不仅“妇孺皆知”,演绎玛虎戏者“亦在东北堪冠”,《瑷珲十里长江俗记》中也记录了瑷珲玛虎戏匠师葛洛苏妈妈的夺魁玛虎,光绪朝时曾入选大内,尊称“伏基西玛虎”,带头罩,乌发,长衫袍裙,挺立丈余,伟伟焉若神降。但因玛虎戏的传播有以师承相传的重要条件和规矩,在时代的变迁中几近失传。

  2019年11月,首部瑷珲玛虎戏原创剧目《神佑古城》上演,让我们有幸再睹玛虎戏的风采。

 
作者:初丹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黑河古代文明探源:神秘的老羌城(二)
· “1只N95换5只一次性医用口罩”:这个算盘打得好
· 古道驿站夜话多
· 清咸丰年间的一次特殊巡边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