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汛期将至,部分地段可能引发洪水及城镇内涝,请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自身保护,避让积水地段,远离低洼地带,不到江河边游泳游玩,严防发生溺水事件。近水村屯接到政府部门下发的群众转移通知时,请听从指挥及时转移。汛情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防范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多金这片热土
//heihe.dbw.cn  2020-03-19 10:52:07

  距考古发现,在多金村北一公里处,发掘出的刮削器和陶片,属于“细石器文化”昂昂溪类型的原始社会遗迹,已被指定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智守民《黑河寻古:元明以前嫩江民政文化发展》)。而在2004年6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嫩江考古三队,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内,于多金征集到一枚陶埙。据发现者反映,该陶埙出土于多金村西南嫩江边的台地上。该遗址于2004年5月被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定名为“多金遗址”,系新石器——青铜时代遗址。(方琦《黑龙江省嫩江县多金遗址出土的陶埙》)。

  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吹奏乐器,在八音中属土音。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箎”“伯氏吹埙”,还有“仲氏吹箎”的诗句。可见陶埙在周代奴隶社会,已相当流行了。

  而多金屯的由来,是达斡尔族先民为纪念故乡“多金城”而保留的地名,这要追溯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前。达斡尔族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一带,清初这一地区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合称为“索伦三部”。“天聪元年(1627年),萨哈尔察部六十人来朝贡貂狐猞猁狲皮。”这是史籍明确记载达斡尔族人首次主动“内附”。顺治七、八年(1650年、1651年),以哈巴罗夫为首的哥萨克匪徒再次入侵黑龙江沿岸,更加野蛮地烧、杀、掠、抢,其兽行令人发指。

  为了有效领导抗俄战争,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开始统筹制定抗俄大计,出台了一系列对应措施,要求俄乱区居民“南迁”,便是策略之一。因为“南迁”是战时措施,既有体恤达斡尔人安全的考虑,更有着明确的军事目的。

  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设巴特罕多印,迁居今临江乡多金村,当时称“流寓”,统属布特哈打牲部落(即为朝廷进贡貂皮、海东青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布特哈打牲部落设总管,由清廷理藩院管辖,七年后改属黑龙江将军。

  其最能证明的遗迹,就是多金村南横山东侧半腰平滩处的两任察哈尔副都统敖拉氏家族墓地。在2004年6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嫩江考古三队挖掘,墓地已严重被盗,墓碑仍存,后被移到临江乡大石村东北部的白脸山上。碑身为花岗岩石质,正面刻有汉字碑文“驻防黑龙江打牲处正黄旗满洲住嫩河多金屯打虎尔敖拉氏两任察哈尔副都统加二级记录四次大清道光三年七月十六日立”,背面刻满文,已被指定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刘城《嫩江县临江乡村屯考略》、谢春河《试析清代黑龙江左岸达斡尔“南迁”》)。

 
作者:磐石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黑河古代文明探源:神秘的老羌城(二)
· “1只N95换5只一次性医用口罩”:这个算盘打得好
· 古道驿站夜话多
· 清咸丰年间的一次特殊巡边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