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农合 织密保障网
——我市新农合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增加百元
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二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出:“提升卫生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470元提高到560元”,日前,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我市已超额完成这一民生目标,新农合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470元提高到570元,作为我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头戏,新农合制度的完善让更多农村患者尝到了甜头。
“以前为了省钱,只是吃药维持治疗,住院是想都不敢想的。”家住嫩江县塔溪乡河北村的曲洪光回忆起以往看病经历,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去年他的妻子肖凤英因病住院治疗,共花费3000多元,出院时报销了一多半,仅花费几百元钱。如今,曲洪光逢人便说:“感谢党的惠民政策,解决了看病难题,为农民吃下‘定心丸’,生病了也觉得心里有底儿,新农合真是农民的‘护身符’啊!”
有了新农合,病敢瞧了,身体好了,日子过得更踏实了,如今,这是越来越多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心声。我市始终坚持把推进新农合作为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今年年初,我市出台了《黑河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参合农民大病保障水平。全市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统一为1万元,一个保险年度内参合患者只扣除一次大病保险起付线。新农合大病保险是在新农合经办机构按当年新农合补偿政策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后的基础上,对参合农民个人负担的累计合规医疗费用超出起付线部分,由商业保险机构按50%的比例予以报销补偿,新农合大病保险年度最高补偿封顶线为20万元。
农民看病越来越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我市积极为乡镇卫生院引进人才。同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台了《黑河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市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90%以上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稳定发展的乡村医生队伍。逐步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更好地保障农民普遍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