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带的严苛测试,农林植保的精准施药,低空旅游的别致体验,防灾救援的迅速响应……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低空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坚实的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具有黑河特色的低空经济新业态,写就低空产业发展新篇章。
广袤辽阔的黑土地、长达半年的冰雪覆盖期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我市在寒区试飞领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市成功将寒区试车经验拓展至试飞领域,嫩江飞行汽车寒区测试临时空域获批,五大连池应急航空(无人机)实地测试顺利举行,有力丰富了寒区测试的应用场景。我市依托“冷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寒区试飞验证,进一步延伸高寒试验领域,开展低温环境下的材料性能、动力系统适应性等基础测试,拓展极寒条件下的飞行控制算法优化、电池续航能力提升等前沿技术研究,为各类机型提供全面的适航审定及作业能力验证,助力无人机技术在高寒地区的广泛应用。我市通用机场数量位居全省之首,通航产业项目众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成功吸引20余家通航及无人机相关企业入驻,为试验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即将建成的黑河时空大数据平台,也将为无人机试飞活动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在低空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我市积极推进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的应用,通过引进和研发高效、智能的植保无人机,结合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农药、肥料的精准喷洒,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支持企业开展植保无人机的租赁、销售、维修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形成完整的农林植保无人机产业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引进新型无人机驾驶航空器与谋划典型观光航线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无人机在低空旅游、空中摄影、户外探险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继续加强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在森林巡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应用,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同时,积极推进航空器在支线物流方面的应用。以黑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为核心,构建“支线—通用”机场网络、航线网络,通过推动无人机支线物流的常态化运行,探索无人机物流的运营模式、路径规划、货物追踪等技术难题,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精准配送,同时积极拓展快递投递、紧急救援等特殊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打造集仓储、配送、信息跟踪于一体的智能化货运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