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王肃烈士的最后三件事
//heihe.dbw.cn  2021-02-18 10:28:26

  王肃(1914年—1946年)原名王玉纯,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县人。

  1937年9月参加革命,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二团政治部、独立大队等单位的宣传股长、科长、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

  1945年11月初,随中央干部团赴东北,任黑河地区中心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6年6月12日,王肃同志在参加省委会议返黑途中,遭土匪袭击,因敌众我寡,边打边撤到瑷珲后欢洞屯边的草房内进行顽强抗敌。敌久攻不下,便将房子点燃,王肃同志在烟火中仍坚持战斗,直到弹尽火燃,英勇牺牲,年仅32岁。

  王肃同志在黑河工作不足8个月时间,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下,领导完成了黑河地方建党建军建政的艰巨任务,为黑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2020年2月,我受命撰写《黑河红色基因传承》一书,探究黑河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与意志品格。七位代表性人物中的王肃,无疑是更值得敬仰的一个。1945年11月,王肃从晋察冀边区到黑龙江黑河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1946年6月牺牲,年仅32岁。他是黑河第一任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牺牲在黑河的职务最高的中共干部。在黑河战斗的2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共产党人忠诚英勇和廉洁质朴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为黑河人民永世怀念。

  最后一句话

  任务紧急,回去再说吧

  王肃的青少年时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在东北大学投身革命,出生入死,表现出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1945年11月,王肃一行四人受黑龙江省委指派到黑河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同行的战友很担心,说你只带这几个人去黑河,可就成光杆司令了。王肃坚定地说:“一不要担心,二不要怕,因为我们战斗在人民群众中间,永远成不了光杆司令。”

  当时的黑河,社会局势混乱。苏军进驻黑河后,实行军事管制,我党建立的人民自治军司令部一度迁出黑河城区。反动势力范永昌等看见城内我党力量单薄,将被解散的保安队重新组建起来,对我党进行疯狂报复。黑河办事处多次与苏军司令部协商请求帮助,一直没有结果。王肃去苏军司令部据理力争:“保安队坚持反动立场,残害百姓,与我党我军对立,多次制造摩擦,考虑到我党我军实际情况和人民利益,请求苏军从大局出发,协助我们缴械保安队。”1946年3月,在苏军卫戍司令部的支持下,我公安队顺利缴械保安队,消除了在黑河的一支反动势力。

  黑河建党建军之初工作人员少,很多事情王肃都要亲力亲为。他工作起来通宵达旦,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工作热情。就在他牺牲两周前,组织召开黑河中心县委领导干部大会,总结前一段时间在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和反奸斗争中的经验教训,会议一直开到凌晨4点多。他草草吃过早饭,带队前往省城北安。

  1946年6月12日,王肃从省委开会返程,中途遭遇土匪袭击。王肃率警卫班英勇战斗,身负重伤后撤到一间民房继续还击。土匪知道屋里有个“大官”,多次喊话劝他投降,回答土匪的是一颗颗呼啸的子弹。土匪久攻不下,点着了房子。王肃烧毁文件,把一支打光子弹的空膛手枪藏进炕洞子,继续战斗,直到英勇牺牲。

  王肃的战友、时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岳林回忆说:王肃到西岗子时,我和他通电话,告诉他山路情况不明,让他取道瑷珲顺江返回。由于当时敌我形势复杂,为了保密起见,他没说路上遭遇的那些危险,只说了一句话:“任务紧急,回去再说吧。”

  这句话,竟是他留给战友们的最后声音。

  最后一顿饭

  剩菜汤煮面条

  王肃出生在典型的贫苦农民家庭,严格的家庭传统教育让他从小养成了严于律己、节俭朴素的意志品格。他参加革命时所在的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是毛主席称誉的“模范根据地”。1943年,为响应毛主席关于粉碎日军的“围剿”“蚕食”的指示,王肃率先垂范,带领二团指战员除执行作战任务外,全部投入到开荒、种田、纺织等生产活动,当年每人生产粮食50斤、蔬菜100斤,极大缓解了边区生活的压力。到黑河后,由于补给困难,大家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王肃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时常疼得大汗淋漓。他把伤病员的伙食标准从每天8两粮提高到1斤半,每月菜金由8元增到10元,自己却和战士一样吃小米、大糕楂子、高粱米、苞米面。他对大伙说:“咱们可都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是吃大糕楂子、小米饭长大的。现在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比抗日打小鬼子那时候好多了。”他在牺牲前途经孙吴县时,正赶上省军区剿匪部队开饭,部队首长招呼他们一起吃饭,王肃怕饭不够吃,就把自己人拉到一边,以开会为名等到部队吃完饭,他们用剩下的菜汤煮了一点面条吃完就匆匆赶路。

  最后一件衣服

  面袋子改成的军装

  黑河的冬天最冷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寒风透骨,呵气成冰。王肃想尽一切办法为战士们筹办棉衣、棉鞋,而他自己整个冬天硬是穿着单鞋挺过来的。

  随王肃一起来黑河的警卫员何学东回忆道:“司令员原来有一件小皮袄,破得实在不能穿了,我们走到海伦时想扔掉不要了,后来听说还要往北走,他身上穿的只是从晋察冀带来的一套旧军装,没有其他衣服,没办法,我们只好把这件旧皮袄勉强补一补让他穿上。这件小皮袄一直穿到他牺牲。”

  王肃牺牲时,身上的军装被打烂了。在他的遗物中,除了一件旧军装和一条衬裤,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战友们不忍心让他穿着血衣入殓,只好用弹药染黄一条面袋子给他做了一套军装下葬。

  虽然古人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但看着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同志这样一身装束入土,在场的干部群众无不失声痛哭。

  这身装束,是共产党人王肃留在黑河这片热土上的永恒形象。

  

 
作者:唐文波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春节的前世今生
· 满族春节习俗拾零
· 中苏护林防火联防站的建立
· 英雄过江地 烽火留诗情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