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英雄过江地 烽火留诗情
//heihe.dbw.cn  2021-01-28 14:10:23

英雄过江地  烽火留诗情

——上马厂抗联过江地散记

  “上风上水上马厂”,是人们对爱辉区上马厂乡的美誉。上马厂乡是革命老区,境内有侵华日军修建的法别拉国境阵地、纳金口子劳工碑、石名坂碑等遗址遗迹,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同时,这里是抗联战士抵御外侮、奋勇杀敌的战场,更是上马厂群众支持抗日的红色过江地。这里也留下了抗联战士慷慨悲壮的往事和壮怀激烈的诗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上马厂乡史馆

  上马厂乡地处爱辉区东北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清代以前,这里是索伦人,也就是黑龙江中上游的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等民族的游猎之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庚子俄难”,瑷珲古城被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瑷珲城收复,“江东六十四屯”难民陆续返乡,和一些“闯关东”的百姓在这一带定居建屯。这里因水草茂盛,适宜牧马,所以百姓俗称“马场”,民国三年(1914年),下游的大五家子附近,又建一处马场,为有所区别,此处更名为上马厂。1932年1月,日寇入侵黑河,上马厂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38年秋,东北抗联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的新形势,配合全面抗战,与关内的八路军打通联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金策在海伦召开会议,决定组织队伍进行北征,依托大兴安岭森林地带向北,然后向西、向南挺近,以达到贯通关内外抗日游击战争联系的目的。具体部署是:除王明贵部留在海伦外,三军三师张光迪和六军的西征部队共同执行北征任务。

  第一批部队北征因发生叛逃事件而失败,金策又组织了第二批部队北征,这支队伍由六军一师六团和三军三师八团一个连组成,军事上由三军三师师长张光迪负责,陈雷是政治负责人。9月下旬,部队踏上了北去的征途,经北安、德都等地后到达朝阳山。11月,省委通知这支部队改编为抗联三路军一支队,张光迪为队长,陈雷任政治部主任,任务是在朝阳山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这期间,北征队伍在五大连池火山石塘、松门山等地与日军“讨伐队”发生了激烈战斗,在松门山战斗中,因敌众我寡,被敌包围,损失惨重,张光迪受伤,机枪手朝鲜族战士安英壮烈牺牲。部队涉险突围后,在敌人飞机和地面重兵的围追堵截下,再回朝阳山已是十分困难,为了这支队伍生存,只好临时决定放弃北征计划,由嫩江塔溪转向东北的爱辉上马厂,越境到苏联暂做休整。

  1939年2月,在塔溪站上人和上马厂老乡的掩护下,一支队历尽艰险,来到了上马厂段的黑龙江边,但国境上是否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还不知道,陈雷在《征途岁月》回忆录中,记录了上马厂过江的惊心动魄一幕,他说:“第二天,我们找到了一个熟悉道路的老乡,给我们当向导,准备过界。傍晚我们这支七八十人的队伍向黑龙江边出发了。这是1939年2月的下旬,正逢春节前夕,大江已经冰封,不必担心没有过江的用具。到达江边的上马厂,我们遇到了敌人巡逻队的堵击。后无退路,只有坚决抵抗,冲出去才是出路,于是冲下江坝,敌人就不敢向我们射击了,对此,我们感到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在国境线上,敌人不敢向对岸射击,怕引起国际间的纠纷,这样,我们就踏上了冰封的黑龙江,过界到苏联境内了。”

  这次惊险的过江,被陈雷寥寥数语从容的写过,这是其戎马倥偬革命生涯中无数次战斗的一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革命者的淡然,但这段往事却在上马厂的沿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了红色革命精神的宝贵传承。在这次北征中,陈雷以苦为乐,愈苦愈坚,赤心报国,尽显本色,并用诗歌抒发了抗联战士的情怀。陈雷写有《北征途中》二首,其一云:

  汗湿衣冻,行止牙儿碰。

  篝火堆旁臂影动,守着红光入梦。

  英雄塞外儿郎,愿学红军自强。

  一路挺枪跃马,穿越雪暴风狂。

  其二云:

  戎装紧系,冰雪封天地。

  一片丹心千万绪,奈何夜长风急?

  远征岂惧辛劳,不怕寒流早潮。

  心燃抗敌烈火,挥戈直待明朝。

  在紧张危险的行军和战斗间隙,抽一口山里榛叶卷的香烟,都是莫大享受,真是“一口榛叶烟,赛过老神仙”,陈雷作诗《榛叶烟》,诗云:

  辗转山林觅草烟,把将榛叶焙烘干。

       试尝初品芬芳味,众语都赞野色鲜。

  深吸轻呼香沁腑,勤递频传人手间。

  争有拍肩嘱轻吮,留我一口醉神仙。

  “同志,轻点抽,给我留一口。”抗联战士活泼轻松的神态举止跃然纸上,展示了抗联英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对于上马厂抗联过江地,原黑河日报社记者李广厚先生也曾写过报道,他根据对村里老人的采访,在《抗联将士赴苏渡江地——爱辉区上马厂》一文中写道:“抗联名将张光迪、陈雷当年前往苏联时,都是取道上马厂出境的。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大概在1941年,陈雷一行四五人来到村里。由于途中遭遇日军的截击,一名战士受伤。当其被安排在姓王的人家后,老两口不仅照顾的特别周到,还到山上采药给他治病。左邻右舍也纷纷送来吃的、穿的。大家都说:抗联的人得好好照顾,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抗日,我们不能亏待他们。在老乡们的精心照料下,这位战士很快就把伤养好了。”“在抗联干部、战士的宣传影响下,上马厂村民们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村民刘仁义召集十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到孟保长家,表明要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决心,劝说其给予应有的支持之后,秘密成立起抗日小分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些英雄的上马厂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小分队人员全部壮烈牺牲,但他们的事迹却流传至今。

  大江寒凝,千里冰封,冬日的上马厂一派繁忙景象,现代化的试车小镇,正在紧张忙碌的建设中,龙头山的传统民宿,红灯高挂迎八方来客。在上马厂的乡史馆里,我们能够看到关于张光迪、陈雷等人的事迹,在参观之余,默念到“一路挺枪跃马,穿越雪暴风狂”“远征岂惧辛劳,不怕寒流早潮”时,每个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保卫家乡的豪情都会油然而生,岁月如大江流逝,而英雄浩气长存。

 
作者:刘 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嫩江剿匪之战
· 黑河的流“金”岁月
· 黑河第一个官办消防队
· 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四)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