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神秘的老羌城
//heihe.dbw.cn  2020-07-09 10:41:24

神秘的老羌城

——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六)

西沟古城并非是室韦大王府 室建河即锦河

  北室韦所居之地山高、林密、水深,多獐鹿鱼鳖狐貂等野生动物,正与大黑山及老羌城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相符。“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冬则入山,居土穴中,牛畜多冻死。饶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射鱼鳖。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

  另外,上文我们引用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一书,以《旧唐书》载望建河流经落俎室韦南后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又东经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东流注于海。乌丸东南三百里,又有东室韦部落,在峱越河之北。其河东南流,与那河合。”

  《新唐书·室韦传》载:“直北曰讷比支部,北有大山,山外曰大室韦,濒于室建河,河出俱伦,迤而东。河南有蒙瓦部,其北落坦部;水东忽汗河,又东贯黑水靺鞨,故靺鞨跨水有南北部,而东注于海。峱越河东南亦与那河合,其北有东室韦,盖乌丸东南鄙馀人也。”《新唐书》载:室建河流经落坦部南后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地望位于嫩江上游为切入点[1],认为:“由嫩江上游东至黑龙江之间的小兴安岭北端,当即北室韦九部围绕而居的吐纥山。嫩江上游地区至今黑龙江以东,包括俄罗斯境结雅河下游东岸地区,当即北室韦的分布区。”其实,这一观点有着重要历史旁证,但是研究者并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旧唐书》与《新唐书》之间,对其中的“望建河”与“室建河”的记载有非常重要的变化,《新唐书》纠正了《旧唐书》的记载,将望建河改为室建河。今黑河地区发源于大黑山的一条重要的河流即称谓什锦河,又写成“石金河”“石匠河”,今人讹传转写为锦河。实际上这条河流就是保留了唐代的“室建河”的同音异写的地名,无论是“石匠河”“石金河”“什锦河”“锦河”其实都与室建河有关,可能为同一条河流。说明唐代人对黑龙江地理的认识与今人有很大的差别,确定了室建河的地理位置,就能够厘定落坦室韦的分布地理位置,从而对室建河“东流入海与那河、忽汗河合”就会有明确的认识。那河即今嫩江,忽汗河即今牡丹江,今锦河(石金河)入黑龙江东流与第一松花江在同江地段相汇合,而那河(今嫩江)、忽汗河(今牡丹江)均为第一松花江的支流,此即唐代的黑龙江与松花江、嫩江的地理概念。《〈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一书,推定北部室韦九部地望在嫩江上游东至黑龙江之间的小兴安岭北端是非常正确的。这一推断与今日黑河地区的大黑山(即吐纥山)的地理位置相合,以黑河地区的大黑山与九水山为中心的地域包括公必拉河、法必拉河、锦河、逊必拉河、卧都河、门鲁河、克尔克土河、固固河、科洛河等九条河流,即隋唐北室韦九部的居住区。落坦部室韦即今俄罗斯境内的结雅河地域,今俄罗斯境内的旧瑷珲城可能就是落坦部室韦的重要城池,或旧瑷珲城疑为修筑在落坦室韦的城池之上。锦河流经旧瑷珲城后东流与《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室建河流经落坦室韦南后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的记载相合。今天黑河地区所保留下来的锦河与石金河的名称,当为唐代对黑龙江的称谓,魏晋称完水,“完”与“乌”相通,即为乌水,亦可解释成为黑水,而《旧唐书·室韦传》中则写成望建河,“望”“乌”“完”皆为同音异写,均可以解释为黑水,而望建河为什么又在《新唐书》中改写为“室建河”则是颇为有趣的问题。是不是就是室韦人居住的河流之意呢,只能待考。然石金河、什锦河、室建河的地名则是保留了唐代对黑龙江的称谓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室韦五大部在唐代进一步分化后,除大室韦因最为遥远仍保留其名称外,其余四部名称皆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现的室韦二十余部。《旧唐书》与《新唐书》均对室韦五部分化后的诸部的相对地理方位有较清晰的记载。《新唐书·流鬼传》对达姤部及其与黄头室韦关系的记载尤为重要,使该两部成为唐代室韦中地理位置相对明确者。《通典》所记“北室韦”实为“山北室韦”;“讷婆莴室韦”实为“讷北室韦”和“婆莴室韦”,“北室韦”三字脱漏。《旧唐书》《新唐书》均记载了八部,唯有《通典》记载了缺漏之“达末室韦”,九部室韦始告齐备。干志耿等先生认为所缺一部当为东室韦[2]。据张久和先生对《通典》《旧唐书》《新唐书》的比定和梳理,室韦部落凡二十部——岭西室韦、山北室韦、黄头室韦、大如者室韦、小如者室韦、讷北室韦、婆莴室韦、达末室韦、骆驼室韦、乌素固、移塞没、塞曷支、和解、乌罗护、那礼、大室韦、西室韦、蒙兀室韦、落俎室韦、东室韦[3]。郑英德则认为,历史上的乌洛侯、乌丸、达姤、鞠、俞折等不同时期的族群部落均应属于室韦[4]。其中的达末室韦可能就是由达末娄国的后裔之人,后来加入到室韦族群的共同体。讷北室韦应该就是地域概念,居住在讷谟尔河以北的室韦部落。今黑河地区有讷谟尔河发源于五大连池东部地区小兴安岭山地,入五大连池流出后西流入嫩江。由此可知,古代的讷河那河、?水、难河的历史地理分布的概念与今人的地理概念是有区别的。

  婆莴室韦即隋代钵室韦,位于活动在今黑河的北室韦以北处。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一云:“伊勒呼里山之阴有苹果河,一作潘家河,北流入黑龙江。苹果即婆莴之异文,古婆莴室韦所属之水。”因此,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将盘古河流域定为婆莴室韦分布区[5]。张久和亦将其考订在盘古河流域的额木尔山附近[6]。这一说法很有道理,“钵”“婆莴”“盘古”均系同音异写。《旧唐书·室韦传》记载:“又东北有山北室韦,又北有小如者室韦,又北有婆莴室韦,东又有岭西室韦……”可知婆莴室韦以南有小如者室韦,即在今盘古河流域以南,大概在伊勒呼里山东麓的呼玛县至黑河市一带。“如者”即勿吉的同音异写,勿吉在隋唐及其后历代王朝先后被写成靺羯、靺鞨、兀惹、乌惹、乌第、兀者、斡拙、吾者、如者、乌稽、窝集等。可知小如者室韦可能是室韦与靺鞨的混合部落。由此可见,黑河地区正是室韦与靺鞨的交界地带,两大族群可能存在军事冲突,小如者室韦便是二者接触融合的产物。小如者室韦以南为山北室韦,即小兴安岭以北的室韦部。今黑河爱辉区大概处于小如者室韦和山北室韦的杂处地带,从距离来看更加靠近山北室韦的活动地域。

  近日,一位笔名为“黑水布衣”的网友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了《老羌城(西沟古城)之室韦国王城》一文,将其定性为北魏室韦国王城。认为:“老羌城居山邻水,是目前黑龙江中上游右岸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从现存的城墙、瓮门、马面、穴居坑等遗址规模可以推断,应该是《魏书》中记载的室韦国王城。此处古城在北魏乃至早以前建立,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的发展中,由于室韦族的不断分化融合,古城被多个部族不断修葺和使用后,因各种原因废弃。”笔者认为,黑水布衣将西沟古城推定为北魏时期的室韦人居住之地的论述,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由于仅仅是推测并无依据支撑,因此其说缺乏说服力,其观点有悬空之感。从目前所见老羌城即西沟古城的考古调查资料来看,尚无法将其断代为北魏时期。此外,《中国文物地图集·黑龙江分册》中,将西沟古城的年代确定在汉魏时期的依据也不足,且将年代漫展数百年之久,实为一种模糊或难以定论的观点。大西沟古城现存的城墙、瓮门、马面等特征上观察,当为辽金时期所建,北魏时期的古城还很少发现具有马面痕迹。因为北魏时期乃至唐朝在黑龙江流域的古城中尚没有发现这种马面的结构,马面与瓮门的出现是随着冷兵器的发展和攻城器械的变化与进步,才逐渐出现的。这一点,在北宋编辑的《营造法式》[7]一书中,已经有明确的记载。特别是把西沟古城确定为北魏时期的室韦王城的观点,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我认为在黑河地区所属的黑龙江右岸范围内,应该继续寻找具有北魏、隋唐时期的较大的古城遗迹。在地望上将北魏或隋唐时期的室韦大王府划定在黑河地区去寻找,具有合理性。我相信广袤的黑河地区的黑龙江右岸一定会发现此类的古城遗迹。如果说西沟古城是北魏室韦人所建,而后隋唐、辽金沿用的话,其古城也不属于室韦大王府,可能是北室韦中的某一个部落。

  此外,西沟古城南北二城的穴居坑等遗迹的发现也并非是西沟古城为北魏绝对年代的充分依据。因为,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穴居的习惯完全是因为气候条件而为了适应生存,躲避严寒而发明的一种特殊的居住形式。在肃慎、挹娄、勿吉、室韦、靺鞨等民族中均有这种居住习俗,因此轻言断定此种习俗为室韦人所独有则是不客观的。黑水布衣所说的该城“被多个部族不断修葺和使用”却有一定的道理。目前为止,我们仅仅能够确定的是黑河市瑷珲区所在的公必拉河流域之西沟古城一带,确系北魏至隋唐以来室韦或失韦人活动的地域,尤其是隋代北室韦九部中某部和唐代小如者室韦、山北室韦在此活动的遗迹的可能性较大,西沟古城的形制则是两座具有强烈的军事防御性质的古城。

  总之,西沟古城目前尚无法得出其为北魏室韦“王城”的结论。此外,说西沟古城是目前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右岸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则也是有过于渲染西沟古城之嫌。因为,在黑龙江流域中、上游右岸之地尚存在逊克县河西古城、萝北县江岸古城,这两座古城的遗址面积都较之西沟古城的面积为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尚没有全面开展黑龙江流域上、中游右岸的调查工作,也很难断定在这一广大区域内再不会有其他古城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文献中尚没有发现有关北魏时期的室韦国王城的记载;而只有室韦国。唐设室韦都督府,辽设室韦国王府,显然上述作者所说的西沟古城即老羌城之室韦国王府只是一种主观臆断,其说难以成立。我相信,随着黑河地区考古调查工作的铺开,一定会有更多的古城遗址被发现。

  依据上述的考证,西沟古城所在的公必拉河流域在北魏时期,当数室韦部落之一无疑,而在隋唐则属于北部室韦中的九部之一,这九部室韦就是《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中记载的北部室韦之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文献,深入考证公必拉河流域的西沟古城到底是属于室韦的哪一个部落。西沟古城的辽金时期特征,则说明了辽金时期被沿用的可能性。有趣的是,西沟古城的南北二城都修筑在公必拉河的左岸之地,似乎是构成了对右岸的防御态势,这一点是值得考虑的。特别是西沟古城南北二城所发现的大量的穴居坑,既与室韦人冬则入山穴居有关,也与黑水靺鞨人的生活习惯相近,唐朝时期黑水靺鞨人曾经受渤海人的北攻战略的袭扰,迫使黑水靺鞨的发展空间只能沿着黑龙江向西和越过黑龙江向左岸发展。西沟古城地处东部室韦的地域,距离黑水靺鞨较近,这些具有大量穴居坑的古城能否就是属于黑水靺鞨西侵东部室韦的一种现象的反应呢?这一点还需要深入研究。

(待续)

  [1]见《旧唐书·室韦传》,中华书局,1978年版,“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曲东流……”

  《新唐书·室韦传》:“北有大山,山外曰大室韦,濒于室建河,河出俱伦,迤而东。”《唐会要·室韦》:“大室韦。在室建河之南。”

  [2]干志耿、孙进己:《室韦地理考述》《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

  [3]张久和:《北朝至唐末五代室韦部落的构成和演替》《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4]郑英德、刘光胜:《室韦部落新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5]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

  [6]张久和:《室韦地理再考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1期。

  [7]《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李诫奉敕编修的。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亟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李诫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作者:王禹浪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黑河官渡路牌坊考略
· 黑河道尹张寿增轶事
· 侵华日军在黑河修筑的军事要塞和驻守的部队
· 黑河地区西沟古城与北魏隋唐失韦地理分布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