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黑河官渡路牌坊考略
//heihe.dbw.cn  2020-06-11 09:36:00

  老照片中,我发现黑河官渡路江边牌坊上的对联,与我国历史典故中两个人物有关。其中一副对联是:廉叔度留歌五绔,楚子文犹逊一筹。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是以古代历史人物的两个典故歌颂民国期间黑河道尹张寿增的。

一 复建的牌坊

  2019年4月,市文旅局召集黑河历史研究人员参加黑河商会复建布展意见征求研讨会,我列席其中,结识了筹建招聘公司经理杨昕,对他说应该复建牌坊。

复建的原黑河官渡路牌坊 王 彤摄

  2019年6月19日,朋友发来一组图片,是复建的原黑河官渡路牌坊的样子,我看了很是兴奋,我这个老黑河人也没见过这个民国年间建的木质雕花牌坊,只在过去的老照片中一睹它的风采,这个古色古香的门牌坊,在我脑海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6月20日,我路过迎恩路口江边,看到复建的牌坊正在施工,旁边围着一群人,在观看那副对联。我一看,对联字没有错,几个工人和围观者都在猜柱子上这些字念什么,没几个认全的,我过去对他们说,这些字是“廉叔度留歌五绔,楚子文犹逊一筹。”是歌颂黑河道尹张寿增的。有个工人拿出手机,一边问我,一边用手机记录。

  第二天,复建牌坊的杨经理给我打电话说是工人告诉他我去了,要我哪天去聚谈。

  这个牌坊是黄铜制作,大约得点银子。对此,我举双手支持并赞成。因为民国初年建的那个肯定是木头的,年头一久,挺不了太多年,即使留到现在,也得腐朽掉了。这个牌坊在我看来也应该是黑河的北大门,民国时期黑河曾经建有东、西、南、北四门,再加上黑河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北门锁钥,中国的北大门。此门的复建,意义重大。

  说说复建的牌坊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很多老黑河人关心的事,我早就知道。一是位置不对。此门原在现在的官渡路口,现在位置挪到迎恩路口,有悖历史原貌;二是牌坊旁应该有牌坊的来历背景说明。后询问杨经理,他说,官渡路口修江堤时没有设计下江台阶,所以挪到今迎恩路临江路口来了。

二 对联的内容与寓意

  《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记载: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rú,即短衣短袄)今五绔(kù,同裤)。”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释文的大意是:廉范后来历任武威、武都两郡的太守,随当地风俗教化训导百姓,取得了政绩。建中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常常用纯朴厚实训导他们,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说坏话。成都物产丰盛,房屋之间很窄,为了防止火灾,远旧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但是百姓偷偷地活动,火灾每天都会发生。廉范于是废除旧法令,同时严格要求百姓储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于是编成歌说: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郡担任太守好几年,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免回到故乡。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按照旧例,敌人人数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打算写信求救,廉范不采纳,亲自率领士卒抵挡。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打不过。恰逢傍晚,让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举在头上,军营中就像繁星。敌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震惊。敌人等到天明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犒劳士兵,早晨冲杀,消灭敌人好几百,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地名)。

    楚子文,即春秋时楚国令尹斗子文,若敖族,楚云梦泽地(今湖北天门境内)人,子文为令尹,勤政廉洁,堪称古今典范。他经常不等天明就穿上朝服,到朝堂去工作,直到傍晚才饿着肚子回家;在家时,他总是穿着极其粗陋简朴的鹿裘。成王听说他每天饿着肚子从事繁复的工作,不胜感动,就下令每天给他准备一份工作餐。成王的这一做法,后来被历代楚王遵循不逾,成为一条不成文的制度,一直延续下去了。

  子文虽然官居令尹,却没一天有过积蓄。可是成王每次给他增加薪俸,他总是避而不受,直至成王收回成命,停止给他增薪,他才不再回避。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对他说: “人生就是追求财富,可是你总是逃避财富,这是为什么?”子文回答说: “从政的人,主要在为民谋福祉;当大多数人处于穷困时,自己却只顾个人发财,这叫苦人民,肥自己,这样下去,他的死期就快到了。我是逃避死亡,不是逃避财富啊!”在两千多年前官吏有如此境界,足以警示今天的为政官员。《国语·楚语》载:昔日子文三次当令尹,家中却无一日之积蓄,是因为体恤人民的缘故。堪为古今廉洁的典范!

三 有关官渡路牌坊的记载

  据1983年版《爱辉县志》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根据黑河的发展,对城镇重新规划,对街基重新丈放,整修。全城东、西、南、北修有四座城门城外筑有城壕。南门照片还有,在今天第一小学环城路口处;东、西门没有照片传世,东门应该在今天环城路与中央街路口处,原来有座桥和护城壕(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还有);西门当是在原来的零公里处;北门应该就是此门。当然,这四个城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已经荡然无存了。据老照片显示,旁边的楼房上有牌匾,上面写着哈尔滨航运局黑河分局。当时此门外曾为黑河渡口。

  据民国十年杨孟超《黑河札记》记载:黑河江沿,有横江官渡口,即海兰前码头。行人往来如织,实亦并非码头,而各船比泊该处。并无堤岸,亦不按艘收捐。至瑷珲分关,则隶滨江关节制。距黑河七十里,有小轮船行该处,一日一次。陆路亦可通行。则用长途马车,县知事,常在黑河行辕,瑷珲公署,只有承审员,轮船到后,如在海关办事时间,通关卸货,自照历来规定程序,如不在办事钟点,或星期日,及例假日,则须另缴关平银十五两,名用买关,轮船自黑河开往别埠时,亦然。如往距官渡口西六十丈以外之船验货,照章另须索银五两曰夫马费,如由该处除一洁室,倩其日日莅止。查验货物,则一月一百两可矣。大兴街西头有戊通公司码头,计三座,戊通公司轮船,倶泊该处,黄河口,有俄国轮船公司码头,中国轮船,停泊该处,须纳船捐,轮船每艘每日羌洋三百元,拖船每艘每日羌洋一百五十元。

  另据黑河文史专家刘城在报上转载的《黑河旧文之“日俄短兵相接的黑河”》(作者心声),文中记载:在江岸正对武市(黑河对岸俄布市,作者注)之国境分界处,有木制牌楼式之北门一处,往来黑龙江南北岸之人,均须经此,伪国在门外左侧江岸之上,设有“满洲国黑河国境警察队第二监视所”一处,由警察队员轮流监视。江心偏北岸之地方,有伪苏国旗各一面,平列中流,闻即为两国分界线。如有人渡来江南,即由国境警察索阅执照,签盖印信,然后放行。我方人民渡江,先在第二监视所验视证明文件,至江北,该处苏方亦设有国境监视,警察验视执照。对于人民无事渡江,视为绝对违禁之事,故双方人民早已断绝往还,现能通行其中者,仅两国之公务人员,如领事馆领事及馆员人等,但亦须有通行执照。

  记录者于十五日晨,行经该处,见江心烟雾弥漫中,突发现三人黑影,渐行渐近,各人均着大衣,手持公事皮包,知为苏俄公务员,伪方守望之国境警察,趋前盘查,该三人早已将执照取出(红色折本),由伪方国境警察接过,三人遂向苏领事馆行去。询之该处担水之人(附近居户多雇人担江水饮用),据云: “该三俄人,时来江南,至午后四时许,方行离去,系来此会议者”。苏俄驻黑河领事馆即在西侧江岸之上,他如“外交部驻黑河办事处”、瑷珲县公署、黑河捐税局等均在该处。北门东侧江岸之上,有税关航政局黑河分局、黑河水上警察署等重要之机关。

  以上均为民国到日伪时期官渡路口记载,从中可以看到此处是黑河当年比较热闹繁华的去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常到官渡路口玩耍,那时候这地方被建成了一个水泥建筑的小桥,上面是铁栏杆,供行人通过。桥下面可以通行马车、有大铁门,但经常是开着的,桥的上游水较深,经常停放木排,拉木排的马车即从此桥下通过;下游越来越浅,渐渐是沙滩,是游泳的好场所。桥之右侧不远为中苏会晤室,好像是个板夹锯末子抹泥刷灰的房子,有木障子小院的地方,苏联对岸官方会晤的船停在桥的右侧。夏天两国会晤时苏联人开船过江到此;冬天开车从江上过来。每到夏天,这里人来人往,岸上的大杨树有好几层楼高,遮阴蔽日,是人们夏季乘凉游玩的好地方,这个桥大约是兴建黑龙江公园以后才拆的,具体时间不太记得了。

  照片还有其他版本,在另一张照片上只有一个柱子,对联字不太清晰,只能看到“如张朗垒”四个隶书字体,在这之前之后,就不知其所以然了。

四 牌坊的作用与意义

  1858年中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后,当时的大黑河屯因为与布拉戈维申斯克比邻。对岸的俄人初建布市,远离俄罗斯腹地,市场货品极度贫乏,各地商人及瑷珲商人抓住商机,在黑河筹办商店、饭店,甚至在俄布市建立商店,使原本二十多户的大黑河屯,变成了黑龙江流域中俄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大黑河屯也日益兴旺发达。民国初年后,黑河遂逐渐取代了瑷珲的历史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黑河的早期发展,离不开早年张寿增的呕心沥血、恪勤朝夕,精心谋划、构建宏图。张寿增在任黑河观察使、黑河道尹期间主编的《黑河观察使筹办政务志略》和《黑河道尹筹办政务志略》《黑龙江十年航政报告书》,洋洋共二十多万字。张公开发、建设、治理黑河所做的诸多事迹,均著其中。我为张寿增的文韬武略及爱国情怀,深深感动而由衷的敬佩!黑河人民为感激张公为黑河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新、老《爱辉县志》均为张寿增事迹立传单独表彰。

  民国期间,黑河人民在官渡路口为他设立牌坊,让黑河人民永远记住张寿增对黑河的贡献和丰功伟绩!

  牌坊,中国古代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贤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恩泽,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

  张寿增为禁止火灾,成立黑河第一个消防队,使得黑河经济在较短时间快速发展起来,与廉叔度何其相似。对联用廉叔度留歌五绔来比喻张寿增筹办消防队事迹,使黑河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黑河人民立牌坊为张寿增褒奖功绩(张寿增事迹我在另一篇文章《黑河之父— —张寿增》已有记述)。

  2011年7月,我有幸去了中国边境城市满洲里,在满洲里公园,我发现了张寿增的雕像。张寿增在满清时代是胪滨府(今满洲里)第一任知府。在那里,张寿增为抗击俄蒙联军的事迹上已陈述,其爱国热忱使他成为祖国最优秀的边官边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事迹可歌可泣!为满洲里人民所推崇爱戴,立雕像以志永世不忘!

  其实,张寿增毕生作出贡献最大,付出心血最多的莫过于他所最热爱的边城黑河,而我为黑河没有为张寿增塑像而深感遗憾!没有张公,何有黑河?有黑河,而不记斯人之功,是为忘本。我期盼着在老城区有张公雕像的及早出现,这是黑河人民的期盼!

  总之,对联是当时黑河人民歌颂张寿增而写的,这是黑河人民对张寿增治理黑河期间政绩的褒奖和怀念!

  感而赋诗怀张公:

  三任令尹与道尹,同为边塞两贤才。

  便民防火来何暮,共拒外敌当永怀!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侵华日军在黑河修筑的军事要塞和驻守的部队
· 黑河地区西沟古城与北魏隋唐失韦地理分布
· 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
· 三军司命赖忠诚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