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到了清代,饮食文化更加繁荣,饮食内容也空前丰富,其中以满汉全席为最高水平代表
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
满汉全席是集满族菜和汉族菜精华而形成,清时声名赫赫、独领风骚,甚者视满汉全席为“满菜”,实则全席中汉菜名类多,满菜名目少,菜料、庖工多效仿京鲁江浙菜,且全席中的满菜有名易菜存,有名菜皆易,也有名菜皆无而自创,是传统满菜的流变,而非满菜的精粹。
满菜,又称北菜,满语“阿玛里刻包哈”,是我国满族等北方诸民族饮食文化的精粹。在黑水白山、黑龙江以北、东至海的广袤区域,飞禽草果、鱼兽虫卉,都是北菜的特色食材,黑龙江流域出产的鳇鱼、熊掌、犴鼻、鹿尾、豹胎、飞龙、猴头菇等是为北菜珍奇。清圣祖康熙东巡时,曾雅称北菜为“北膳”。
有记载称北菜发端于金,兴于明,盛于清前期,衰于清末、民国。
清代学者、饮馔专家朱彝尊撰写的食谱《食宪鸿秘》中对北菜有所涉及,为北菜的流传发挥了作用,但更多为满族各家族中的内部相传,瑷珲满族富察希陆便据家族先人手书《满洲北菜食单图解》的残稿整理出了《满洲北菜索实录》。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抗击沙俄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康熙皇帝决策在瑷珲建城、驻军,富察希陆先祖来到瑷珲,为瑷珲满洲正镶黄旗伯尔泰麾下,世袭拔什库(领催,司佐领会计文书的士兵,八旗军下级军官)、笔帖式(司文书、翻译、档案的文官)。其父富察连,十六岁为弓手,十七岁为马甲,二十岁到瑷珲副都统衙门随班为教习笔帖式,二十二岁晋升黑龙江将军恩泽麾下笔帖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继任黑龙江将军寿山将军府内院总管,谙熟满膳筵席规矩,1913年正月随其母琪任格福晋入京为隆裕太后殡天奔丧献器席十三碗,1925年中秋经姚福升举荐任卜奎(今齐齐哈尔)黑龙江督军府内操管司颐养筵务。据富察连述曰:“其祖太爷德毅公敬恩巴图鲁,系富察氏五辈祖,雍正朝三品顶戴,身边有岩姓行三者。‘岩’云南音读‘崖’,南人,先世平三藩之乱时受降,遣离云南,效力于德毅公帐下,因擅调南菜而任大营火头军。岩三亦受祖染,烹饪美食,为八旗将卒所爱。随德毅公来瑷珲,抬旗入满洲镶黄,姓满姓富察,然族众仍习呼为岩木吉,即岩大伯之意。由他首创满洲烤铺,专司烧烤蒸煮之功,此为瑷珲有北菜之始,颇有声誉,时维雍乾之际也。岩木吉后被盛京将军召请,为东巡帝后备宴。岩木吉将瑷珲驻防八旗、墨尔根驻防八旗、齐齐哈尔都统衙门八旗所传之满菜肴食单,留心搜集,又巧揉祖传南菜技法,创研满菜食单百余矣,并将吾祖康熙十九年(1680年)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珍藏之为康熙帝东巡专备之布特哈行宫御膳食谱相合,形成了富察岩木吉北菜格局,别具风格,气势雄浑。吾族代代传替相因,时维辛已,书传世世。”1932年春富察连去世,整理其遗物时得先人手书,记录着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的《满族北菜食单图解》残稿,富察希陆历二十余年整理残散遗稿,并译满文为汉文,编撰成《满洲肴馔索实录》。
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有烧烤、清蒸、炖馔、鲜生、汁饮、干果六大类,所用食材将瑷珲一带的物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
烧烤为北菜的风骨、神魂,讲求“守其形,存其性,保其鲜,扬其味。柞柳代钩,石泥造炉,活水熨炙,烧食并作。仔羔为馐,金红为色。不腻为度,不柴为上”。北菜烧烤时善用水火相济,火有泥火、石火、木火、鬃毛火、枯草火、湿草火、骨火、水气火、炭火、灰火、油火、煴火,而木火又分为松柞火、椴桦火、果木火、秧藤火、花草熏火、果藤熏火、平木熏火、甜木熏火,用度分一炉火、双炉火、四炉火、单壁火、双壁火、四壁火、平炕火、双层炕火、夹板火、地坑火、地沟火、天罩火、香烟火、花烟火,用火方式分隔夜火、一日火、二日火、三日火、燎火、水火间济火、几袋烟火、几柱香火。以清水调汁为北菜内髓,水必为清洁之活水,有江心水、湖心水、井深水、江冰融水、天雨清澄水、蜂蜜水、花水、果汁水、血汁水、肉汁水、蘑菇水、参茸水等等。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收录“四十三烧烤”,或称“四十三烧”,除鸡鸭鹅猪牛羊外,更有烤仔鹿、烤狍獐、烤熊头、烤熊掌、烧猩唇、烧犴鼻、吊烤野鸡、吊烤飞龙等山野珍馐。北菜烧烤选肉尤为重要,精求鲜肉,夏不过午,春秋不过夜,冬日雪藏最佳,为此,瑷珲富察岩木吉烤铺将庖舍、餐房、料场三地相通连,庖舍旁建兽圈、禽舍、鱼池以及果园、花圃、菜畦,随用随取,达到了真、香、鲜、天然、实惠、粗犷的北菜最佳境域,边赏景,边观瞻,边玩边烤食,其乐悠然矣。
蒸是北菜的又一奇功,凡蒸物必为鲜品,制法工细,加松子、榆钱、黄瓜、香草等淡雅调味品,守乳汤,白淡,不入酱色。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收录“三十七蒸”,熊掌、猩唇、犴鼻、鲟唇、龟肉等治净后经一蒸、二蒸、三蒸方上筵席,宜年迈脂高者秋夏赏享。
炖法是北菜的内功技法,炖煮生熟百味,技不高炖不精,有“厨者能做烤工,难担炖工”之说。富察希陆记其父富察连“每训庖工,必教之先习烧烤,再谙授炖法”。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炖法主要有五种:清炖,又称水炖,以井泉江河湖水炖煮,蘸香料、酱料、调料而食,为白肉盛宴;拌炖,又称合炖,除用清水外,依不同菜肴而加入牛、马、鹿、羊等不同乳汁,再以枸杞、黄芪、人参、干贝、果酱、蜂蜜、花瓣、榆钱、苏子、白酒、椒类等自如调配,扬原性、抑邪性、驱陈性;汤炖,又称羹汤入水炖,炖时不用清水,而依菜肴不同选用事先烹调、储存好的老汤,满语称“萨克达希勒”,即以牛、鸡、鸭、飞龙、龟、蛇等熬汤,存于窖中,年越久越珍稀;花果炖,又称北料炖,以青蒿条、香梨囊、山花椒枝、山芝麻枝、香梌木条、各种花瓣等,扬肉香,驱邪腥杂味;蜜炖,为甜菜,炖后可长期干藏,主要有蜜脯、乳脯、蜜炙腊肉、糖鹌鹑、糖仔羔等。
生食是北方民族的旧习,历史悠久,独特鲜美的生食做法和吃法,是北菜一绝。所谓生食,趁血未凝、体温未减时,取狍、鹿、兔、熊、虎、豹、猪、野猪、獐、犴等兽类的鲜肝、心、腰、脾、胆、血、脑生吃,或加酒和菜等生拌;禽类取胸脯肉,切碎加酒醋调料;鲜鱼活扒皮,刀从脊背切入,脱骨出膛洗净,剁头尾,取中段,片切薄肉丝,醋酒泡拌野菜食用。生啖狍肝、生拌刺老芽鹿心肝、酒泡熊心、割鱼宴等为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生鲜名肴。
汁饮分冬春冰饮、秋夏凉饮。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收录“十一饮”,花水、都柿饮、花红饮、山梨饮、草果饮、雅格达(大兴安岭地区盛产的一种高品质野生浆果)饮、枸杞饮、红灯笼(野菇艹娘)饮、葡萄饮、野菊山贝饮、参鞭红灯饮(人参、鹿鞭、红菇艹娘糖制),制作方法独特,榨汁、磨汁、舀汁、熬汁、天藏、日藏、月藏、地藏、冰藏、石藏、树藏不等,风味别具。
干果按筵席规模分二、四、六、八碟,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收录的糖缠榛子仁、蜜榛仁、山里红干、都柿干、冻菇艹娘、糖泡都柿、都柿糕、榛仁糕、苏子糕等,无一不是瑷珲一带特色风味。
瑷珲满族富察氏北菜史料,兼具实用性与研究性,既是瑷珲饮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满菜得以传承、发展和弘扬的珍贵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