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爱辉区注重引导少数民族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抓实学与做,力求以组织强边促产业富边、文化活边、惠民兴边,有效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教促学,增强党员内在潜力。全区少数民族党组织结合实际,分别采取集中组织学、讨论交流学、党课辅导学等方法开展学习和讨论,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意识。今年以来,全区20余个少数民族基层党组织举办讲座20余次,开展讨论30次,参学人员达2000人次,组织党校教师、“草根”讲师团成员为少数民族党员讲党课10余次。
坚持以学促做,增强组织干事动力。从优化延伸“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入手,上下、部门联动,共同打好“组合拳”,形成抓民族发展的有效合力。“温暖爱辉”工程将有限财力优先投向民生事业,先后新建和扩建3所少数民族学校和3个民族乡卫生院,更新医疗设备40台套。畅通服务渠道,组建少数民族乡镇干部和党员助农服务队,在农业生产、信息中介、法律援助、扶贫帮弱等方面免费为村民服务。近年来,举办各类培训50余场(次),培训少数民族乡村党员群众5800余人次,提供创业信息30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200余件。发挥少数民族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壮大民族文化传承队伍,组建3个少数民族艺术团体,成功举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活动。
坚持以知促行,激发党员创业活力。通过少数民族干部示范、党员带动、骨干引领等方式,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四嘉子满族乡发展绿色、健康、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培育近郊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无公害经济作物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新生鄂伦春族乡种植芸豆年产效益700余万元,有“芸豆之乡”之称;张地营子乡小新屯俄罗斯村组建药材种植合作社,北药种植示范园达3000亩;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成鲟鳇鱼养殖基地、挂袋木耳种植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场模式化栽培示范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