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行走 指尖留芳
——记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春艳
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中俄文化大集展览会上,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南北刺绣大放异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乌鱼绣也在本届展会亮相,引来参会嘉宾与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为北方刺绣带来更深更远的影响力。参加展会的乌鱼绣作品美轮美奂,令人迷醉。这些作品均出自乌鱼绣传承人王春艳之手,深得乌鱼绣针法技艺的她,将美术中的素描色彩、光影变化等表现手法灵活运用于作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勤奋好学 研习刺绣技法
王春艳9岁便跟着奶奶学习刺绣,家族精细的刺绣功底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绣法基本功。王春艳记得,那时候自己绣的都是小物件,诸如儿童的围嘴、荷包、鞋上的花样等。王春艳说,别看这些小花样,对自己来说却是无价之宝,丰富的花样题材让她学会了各种针法,刺绣水平大大提高。
长大后的王春艳为提高刺绣技法,在中学时期系统学习了素描、水粉、蜡笔、水墨画、色彩等美术课程,在“细”字上下功夫,让花样顺畅于绣,与绘画作品完美融合,运用素描的光影等表现手法将作品的风格与层次完美的展现出来。
心灵手巧 努力创作创新
王春艳绣品的特点是在手绘作品的基础上刺绣,从创作到刺绣出自一人之手的作品独具特色,王春艳在创作中经常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的色调,她外出学习,寻找灵感;参观画展、追寻故居,具有古典特色的亭台楼榭是她思想的一大源泉;古色古香的花调、清代青瓷花瓶都是她创作的元素,王春艳不仅善于运用元素还将精力投入到元素背后的解释,加深理解,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美的内涵。从她绣的作品中渐渐展现出花鸟、人物、山水、北方雪景等作品分类,多次在省内外大赛中获奖, 2011年作品《骏马图》在省首届手工编织制作大赛中获得刺绣一等奖;作品《雾凇》在2014年全国旅游商品纪念品大赛上荣获银奖等。
发扬光大 办校办学免费传授
乌鱼绣的历史源远流长,是金代传统刺绣在历史传统中吸收乌纳尔河流域女真、满、汉、鄂伦春等各族刺绣技法而形成的刺绣流派,乌鱼绣因北安原乌鱼镇而得名,2013年,北安乌鱼绣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乌鱼绣传承人王春艳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传播传承北安乌鱼绣,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乌鱼绣,为北方地区刺绣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为北安乌鱼绣的传播更深远,王春艳创办“乌鱼绣学校”,免费教授爱好者数百名,让几近失传的乌鱼绣技法得以传承,为乌鱼绣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