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
有人将读书当做是人生的一种乐趣、爱好,为了自己的兴趣而读书;有人将读书当做
是自己晋升的一个重要筹码,为了自己的前途和事业而读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无论是少读还是多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读书……
给还在奋斗着的人们10个读书建议
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发展或在职位上获得提升,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要想获得高工资,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除了在工作岗位上磨练以外,更需要读书,依靠读书提高专业性、权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同时长期的阅读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气质、修炼秉性、提升魅力以及塑造人格从而提高在职场里的影响力。
1.知识更新非常快,大学一毕业就已经有40%的知识过时,一年不读书80%过时,三年不读书99%过时。这就要求我们不间断阅读,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
2.读书要有选择性,要读历经沧桑仍被奉为经典的书籍。书太多了可好书并不多,所以大家要有能够选择好书的能力,很多时髦的书籍炒作的成本很大而真正的可阅读价值太小。经验告诉笔者,经典的书籍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咀嚼都让你有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你读了几遍都不生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可以这么说,一本好书抵上一百本烂书。
3.路上、公交车上、地铁里、吃饭时、睡觉前甚至在厕所里都可以阅读。阅读也不仅仅限于读书,看报纸、看杂志都可以,只不过那些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最好的阅读方式还是读书,书的知识比较系统而且有深度。
4.互联网上的知识很多,可以称为知识的海洋,成本也非常低。可网上的知识垃圾也很多,很多朋友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阅读上而是找知识上。网络阅读的干扰度太大使得大家的心不能静下来,影响阅读的效果。
5.专业书籍是必须阅读的,可以提升专业性,可光光阅读专业书籍是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竖杠代表专业性,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专业性越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价值就越大;横杠代表你知识的广度,如果两个人才专业性差不多,这时候就看谁具有更广的知识,因此多领域多个专业的阅读也能够增强职场竞争力。
6.读书要快,拿到一本书先要看目录,先熟悉一下目录,看看哪些章节是自己不明白的,就看不明白的章节,明白的章节就不用看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时间的浪费与提高阅读的效率。
7.读书要做读书笔记,每一本书读完以后都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总结。看明白了与写出来是两码事,很多朋友不屑于写所以很快忘记。只有写出来才能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只有写出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8.书并不一定要买,可以借也可以与朋友互换。书价越来越高,每个月都买几本书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借书是个很不错的阅读方式,可以向朋友借、可以向图书馆借,成本是非常低的。
9.读书要坚持下去,要形成一种习惯,要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要让读书成为像吃饭那样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动作,要有不读书浑身就不舒服甚至是半夜醒来找书读的境界。10.读完一本书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了解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在交流中可以了解更加多元的见解甚至可以碰撞出火化产生新的认识。周末找三五个朋友在茶馆、咖啡厅或者山上就某本书某个话题展开探讨那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名人读书方法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杨振宁的“渗透”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余秋雨的“畏友”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巴金的“回忆”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2)温故而知新。(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恩格斯的“重视原著”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大仲马的“法利亚长老”法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至少是够用或应该所知道的都知道了。我把生命中3年时间用来致力于研究这150本书,直到我把它们完全记在心里才罢手。”在这里,他认为150本书就能囊括“人类的一切知识”,显然不够科学。但是,大仲马注重“读精选过的好书”,却是值得借鉴的。
光明日报2014年度十大好书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主办的读书类栏目,创办于2008年的《光明书榜》经过几年精心培育和打磨,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文化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光明书榜年度图书评选一贯秉承的理念是:强调主流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图书的价值主要包括思想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强调主流,则是指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真理情结,关注时代,关注人的命运。以下是《光明书榜》评选出来的光明日报2014年度十大好书: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
《丝绸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
《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
《甲午殇思》(上海远东出版社)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优雅的理性》(东方出版社)
《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脚注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球:行星的力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如何用你的眼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201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贾平凹、毕飞宇、曹文轩等25名作家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登上榜单,以下是201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的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
1.刘醒龙:《蟠虺》《人民文学》2014年第4期
2.关仁山:《日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8月
3.徐则臣:《耶路撒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
4.贾平凹:《老生》《当代》2014年第5期
5.范小青:《我的名字叫王村》,《收获》(长篇专号)2014年春夏卷
中篇小说
1.弋舟:《所有路的尽头》《十月》2014年第2期
2.李凤群:《良霞》《人民文学》2014年第7期
3.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十月》2014年第3期
4.宁肯:《汤因比奏鸣曲》《大家》2014年第4期
5.余一鸣:《种桃种李种春风》《人民文学》2014年第1期
6.王十月:《人罪》《江南》2014年第5期
7.滕肖澜:《又见雷雨》《人民文学》2014年第12期
8.王手:《斧头剁了自己的柄》《收获》2014年第3期
9、肖江虹:《悬棺》《人民文学》2014年第9期
10.陈冲:《紫花翎》《人民文学》2014年第2期
短篇小说
1.毕飞宇:《虚拟》《钟山》2014年第1期
2.薛忆沩:《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作家》2014年第8期
3.曹文轩:《小尾巴》《人民文学》2014年第6期
4.秦岭:《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人民文学》2014年第9期
5.张惠雯:《岁暮》《收获》2014年第2期
6.王方晨:《大马士革剃刀》《天涯》2014年第4期
7.孙频:《不速之客》《收获》2014年第5期
8.黄咏梅:《父亲的后视镜》《钟山》2014年第1期
9.刘荣书:《枪毙》《当代小说》(上半月)2014年第2期10.鲁引弓:《隔壁,或者1991年你在干啥》《收获》2014年第3期
《大故宫》
作者:阎崇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首次打开故宫外延,将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三山五园、避暑山庄,与相关之坛庙寺院、皇家园林、行宫陵寝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帝王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宫廷建筑、国宝文物、中华民风等,实为生动可读、耐人寻味的“故宫百科”。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作者:易社强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生动叙述了联大到昆明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西南联大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
《战马》
作者:[英]迈克尔·莫波格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我在农场的最后一个夏天,艾伯特开始骑着我去放羊。我渐渐熟悉了教区的每个巷子、每棵树叶婆娑的橡树、每扇咣咣作响的大门。我们会在水花飞溅中穿过因诺森特矮林下的河流,还以电闪雷鸣般的速度飞奔到远处的弗尔尼山的山坡上。他不和我说话的时候,就一直吹口哨或者唱歌。他的口哨声我永远不会拒绝,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一听见他吹口哨便跑过来,这样做并不是出于顺从,而是因为我总想和他待在一起。但是,我们不得不分开了,因为,战争开始了……
荐书榜
《偷影子的人》
作者:[法]马克·李维
译者:段韵灵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儿。这就是你在我生命里的角色,我童年时的小女孩,今日蜕变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马的回忆,一个时间之神没有应允的愿望。
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某年灿烂的夏天,他在海边邂逅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他该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他将如何信守与她共许的承诺?
一个会用风筝写出“我想你”的女孩啊,让人永远都忘不了。
一段缠绵多年的爱恋,一段进行中的不完美爱情。故事温柔风趣,轻盈优雅,能让你我真正感受到心跳的爱情疗愈小说。一本关于童年追忆、关于深藏在成年人内心深处梦想的小说。马克·李维一贯的写作风格,国外出版社定义本书为“温柔又风趣”。有浪漫的爱情元素、父母亲子课题、朋友相挺的义气,迎合大众市场。爱情场景刻画细致,对白浪漫感人,尤其结局会让女性感动,母子亲情的刻画很催泪。
《自由》
作者:[美]乔纳森·弗兰岑
译者:缪梅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内容简介:
《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作者简介
乔纳森·弗兰岑,美国著名小说家、随笔作家。以抨击现代传媒、书写普通民众著称,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195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迄今为止,出版有小说《第二十七座城市》(1988)、《强震》(1992)、《纠正》(2001),随笔集《如何孤独》(2002)、以及回忆录《不舒适地带:个人史》(2006)。凭借《纠正》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和美国国家图书奖。2010年,第四部小说《自由》一面世即引发抢购热潮,迅速登上各大畅销书榜,被评论界誉为“世纪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