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孙吴县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重点实施了13个贫困村、5373户、1.1万人脱贫解困工作。目前,全县已整合投入资金3.06亿元,推进落实了产业发育、基础建设、整村搬迁等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个县建立完善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建立了由县处级、乡科级主要领导牵头、670人组成的专项扶贫工作队伍,驻乡包村。在省市派驻9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选派4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任“第一书记”,驻村指导落实扶贫任务。四大班子全员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包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联户包保,因户制宜,制订脱贫计划,引进脱贫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实施“一对一”滴灌式帮扶。截至目前,协调贷款2136万元,联系务工1700余人,解决各类难题3600余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各类帮扶资源与扶贫对象有效对接,为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医疗救助和就学资助等精准信息。
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县域产业发育相结合,把提高“造血”功能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出发点,分类研究,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发展汉麻产业,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种植汉麻3.5万亩,安置贫困人口500余人,人均增收3700余元。发展安格斯牛产业,成功引进北京鑫茂华商公司、海尔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发展安格斯牛产业,可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鑫宇牛业吸纳了98户贫困户托牛入企,每年可带动贫困户增收50多万元。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依托合作社,带动1700余户贫困户种植木耳300多万袋,年均增收300多万元。实施“旱改水”项目,进行整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带动贫困人口800余人,人均增收4000多元。建成蓝莓种植基地330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多元。95户贫困户养蜂3000余箱,人均增收5000多元。大力发展棚室蔬菜,补贴建设600多栋大棚,带动近千名贫困农民增收。发展“互联网+农业”,带动贫困人口1325人、人均增收1870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建设了1个500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耕地1万亩,带动400余名贫困农民实现土地“一次流转、两份收入”。通过岩峰养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86户养猪,户均增收7000余元。积极引导合作社跨乡镇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互动扶贫。哈屯、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跨乡镇经营土地1.7万亩,建设汉麻种植基地、加工生产线3个,千头安格斯牛养殖基地两个,带动303户贫困户入社,可增收200多万元。同时,把政策救助作为兜底工程,把基础建设作为保障工程,把村屯搬迁作为长远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