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快讯:
开展机关作风整顿 弘扬践行新风正气。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哪些著述最早宣传和研究红军长征
http://heihe.dbw.cn  2016-10-26 14:17:36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英雄壮举,也是令世界瞩目的伟大事件。在众多向世界报道、研究红军长征的人当中,人们比较熟知的有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等。

  实际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中外人士,运用他们手中的笔墨,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红军长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到底有哪些著述最早宣传、研究红军长征呢?

  1936年12月,英国出版的《抑制之手——为基督在中国被俘》,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著作。

  这本书的中译本全名叫《神灵之手——一个西方传教士随红军长征亲历记》。

  《神灵之手》这个书名本身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标题未标明与红军的关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误认为是一本宗教书,直到1985年才无意中被发现。 1989年翻译成中文,在杂志上连载刊出。2006年,出版中译本图书,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重点图书。《神灵之手》的作者勃沙特(也有译比亚吉特),中文名薄复礼,瑞士籍英国传教士,1922年来到中国。1934年10月,薄复礼在贵州被转战西南的红6军团当作“间谍”扣留,并跟着红军部队一起长征。随军生活了560天之后,于1936年4月在昆明附近被释放。回到昆明后,他利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口授写成了亲历红军长征见闻录——《神灵之手》。这部长达288页、配有多帧照片的回忆录,于1936年12月在英国出版,比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还早一年出版。

  《神灵之手》从一个传教士的角度,真实地描述了作者与红军朝夕相处、长途行军18个月的所见所闻所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政治思想工作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等情况。

  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世界上第一部研究长征的英文专著,是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于1971年写成的《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威尔逊是英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是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在这本书中,他以学者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红军的长征,突破了以往从新闻记者角度对中国红军长征的描述和反映。这本书关于长征是“生存的史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并且利用章节总结来强化主题。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记述了中共中央率领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是至今所发现的最早详细介绍中央红军长征全过程的文章。文章的署名是“幽谷”。但“幽谷”究竟是谁,曾引起研究者的一度猜议。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由董云飞披露:“幽谷”是他的父亲董健吾。

  董健吾,1891年出生在一个基督教世家。192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下的秘密情报工作,公开身份是上海圣彼得教堂牧师。1936年6月,他受宋庆龄之托到西安,以“王牧师”身份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去陕北苏区。由于他身份特殊,不仅成功护送斯诺等人进入陕北,而且有条件看到了1936年由红一方面军将士撰写、红一方面军组织编辑的反映长征历程的资料汇编原稿。正是利用这些原稿,董健吾改写成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董健吾化名“幽谷”,并将这篇记述长征的文章定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主要是为了能够通过当时国民党当局的新闻检查。1937年7月5日,这篇文章发表于当时著名的时政文化杂志《逸经》,成为在国统区发表的第一篇介绍红军长征的文章。

  文章发表半个月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大型期刊《月报》转载此文,并把标题改为《二万五千里西行记》。这篇文章发表后,红军长征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国统区,在国统区民众中树起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正面形象,对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新华社

 
作者:郭芳 马艺 李兵峰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