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气污染“冬病夏治”见成效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天优良天数
蔚蓝的天空,蓝得晶莹蓝得透彻;洁净的空气,让市民倍觉清爽。9月 19日,来自市环保局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我市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均为优,空气质量为一级。至此,我市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优良率为98.6%,比2015年同期增加6天,优良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市环保局、发改委、工信委、城乡建设局、煤炭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八个部门联合制定了2016年黑河市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和商品煤质量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部门执法监管联动。利用非采暖期的有利季节,超前治理冬季易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杜绝重污染天气的发生。
煤炭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监管煤炭质量;工信部门牵头负责低质煤锅炉改造;城建、工信、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燃煤小锅炉淘汰;城建、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推进集中供热;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环境保护部门牵头负责工业企业和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设施改造、油气回收治理改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督、工业企业供热单位等堆场扬尘管控、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公安部门牵头负责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和管理;城建部门和执法部门牵头负责建筑工地、市政施工、渣土运输、道路清扫等扬尘污染管控;城管执法部门负责露天烧烤和焚烧污染等管控。各牵头部门各负其责,同时又联动协作,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合力。
市环保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了对全市黄标车、老旧车数量摸底排查、数据分析、任务分解和宣传发动等项工作。全市共有12条机动车尾气检测线,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市政府投入39万元资金,安装机动车排气信息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管工作,并与市县两级环保局进行联网。在城区增加了黄标车限行路段,王肃街、通江路黄标车全天禁行,并在市区王肃街、通江路、铁路街、环城路、西兴路环形区域早8时至晚6时禁止通行,共增设黄标车限行标志牌42块。据悉,全市共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2778辆,完成全年计划的77%,定期对达到报废期的车辆在媒体进行公示。
市环保局通过印发《关于推进社会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同时联合商务局共同推进社会加油站的油气改造工作。目前,全面完成19座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完成率100%;对4座储油库油气进行回收治理,其中已完成3座,另外1座储油库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计划年底完成。
市城乡建设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强综合治理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力度,在施工车辆出入口处安装了车辆清理装置。运输车辆经冲洗干净后驶出建筑工地,防止车辆将泥沙带出场外,保证驶入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车身整洁,不污染道路;对沙、土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现场土方及垃圾采取表面固化或围布覆盖等防扬尘措施;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采用封闭式容器,日产日清。
在“冬病夏治”实施过程中,我市把加强燃煤锅炉污染防治运行和淘汰小锅炉作为减少大气污染的重中之重来抓。市发改委大力推进现有集中供热热源的扩建和管网工程。市煤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全面监督煤炭质量,严格执行煤炭质量标准,从生产源头加强煤质管理。市工信委组织实施低质煤锅炉改造任务,确保无使用低质煤的锅炉,不存在使用低质煤情况。截至目前淘汰燃煤小锅炉18台,嫩江县盛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台锅炉全部安装了布袋除尘器;孙吴海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投入500多万元,新建100米高专业烟囱,建成脱硝设施,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线监测设备工程正在安装中。

黑河机动车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测汽车尾气排放是否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