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是谁把重病的周恩来抬出草地

这是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周恩来(资料照片)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终于走出草地。
过草地时,红军官兵为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其中,红军将士抬着重病的周恩来过草地的故事就更为感人。
翻越雪上为什么难
青藏高原东部的川康边界地区,横亘着许多高大山系,雪山连绵,积雪终年不化。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拖罗岗、折多山、哈巴雪山等几十座雪山,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雪山上。
翻越雪山为什么难?一是雪山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二是红军饥饿、身体羸弱和御寒衣物缺乏等原因。

这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资料照片)
跨越草地为什么那么苦
长征中,红军不仅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而且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茫茫水草地。长征走过的松潘大草地,对一路征战、饥寒交迫的红军而言,几乎是一个“死亡陷阱”。

这是人迹罕至的水草地(资料照片)
红军纪律如铁赢得民心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四川冕宁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布告以朗朗上口的通俗语言,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和铁的群众纪律。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物资给养非常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利益,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帮助,也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红军官兵助民夏收(资料照片)
草鞋走出的长征
82年前,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8.6万余人在江西省于都县集结出发,这给赣南小城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亲人要出远门,打双草鞋送他们上路,是当年苏区群众最热忱的方式。
这是长征出发集结地的又一幅历史画面:家家户户打草鞋,母亲做给儿子、妻子做给丈夫、未婚妻做给情郎……更多的苏区群众背着打好的草鞋赶到于都河边,把草鞋送给途经的战士。十月的于都河畔,红军战士就是穿着一双双苏区群众亲手编织的草鞋,踏上战略转移的伟大征程。

图为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向游客介绍由80双草鞋组成的“草鞋墙”(8月10日摄)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
在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女红军。她们当中既有中央苏区党政军领导的妻子,也有普通的女干部、女士兵。女红军人数最多的要数红四方面军,包括了一支成建制的妇女部队——妇女独立师。人数最少的是红25军,只有周东屏、戴觉敏、曾继兰等7名随军医院的女护士,人称“七仙女”。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女红军一样要面临频繁的战斗、高强度的行军,一样要经受疾病、饥饿,以及雪山草地等严酷环境的考验。此外,女性生理期痛苦和怀孕、分娩的折磨,又使她们承受了比男红军更多的艰辛。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柔韧与艰苦的环境和命运进行殊死抗争,用浓浓的情与爱谱写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这是参加长征的部分女红军,左起陈琮英、蔡畅、夏明、刘英(资料照片)
长征路上红军真的吃皮带吗?
长征路上,红军真的吃皮带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红军吃的皮带不是现在经过工业化加工制成的皮带,而是当年农牧民经过简单初加工的皮制品,以及原本就是准备在路上充饥的皮带。这从侧面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不易,更折射出红军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和意志。

这是红军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资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