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孙吴县在狠抓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鼓励农作物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县充分发挥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主力军作用,积极采取机械收获直接粉碎、深松整地灭茬和实施保护性耕作全量还田等方式,全力抓好秸秆还田工作。同时,为推动肉牛、奶牛、肉羊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秸秆粉碎、青贮、氨化等技术,实现了秸秆过腹增值。今年,全县已建和在建青贮窖2.3万立方米,可青贮秸秆1.6万吨。结合秸秆剩余量大的发展优势,积极开展敲门招商,加快秸秆燃料化发展步伐。引进建设生物质颗粒燃料企业两家,其中引进黑龙江省聚薪生物质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15万吨,消耗秸秆18万吨;永昌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总投资2080万元,购置生产设备44台套,年可加工处理秸秆6万吨,年产生物质颗粒燃料5万吨。
为降低捡拾成本,提高秸秆捡拾打包作业能力,该县在现有配置秸秆还田装置玉米收获机、专用打捆机、秸秆打包机等机械的基础上,投入105万元,新购置指盘式搂草机70台,每台机器日均可作业300至400亩,将秸秆捡拾放置后,集中发放给农民作生活用燃料。对不具备还田条件和捡拾打捆机械力量不足的地区,采取人力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秸秆捡拾打捆数量,减少焚烧量,力争在禁烧区实现“零焚烧”,降低火险安全隐患。积极引进农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利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引导农民利用小麦秸秆制作营养基质,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利用稻麦秸秆编织草帘、草绳、草包等用于保护地栽培覆盖材料和防寒材料,促进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