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规制度为基础、源头预防为重点、问题为导向、法制化建设为保障——
嫩江县平安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为加快平安嫩江建设,嫩江县以维护全县安全稳定为目标,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全面实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经济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这个县以法规制度为基础,依法开展平安嫩江建设。把依法治理作为平安嫩江建设的根本遵循,坚守法律底线,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职能、政府在综治法治化建设中作用、各类社会团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作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治理的基础作用,规范和引领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以源头预防为重点,充分发挥法治的利益调节作用,依法健全和完善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对重大事项决策进行经济效益、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坚持末端处置与前端治理相结合,以有效预防发生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为重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现对各类重点敏感问题做到提前发现、及时报送、准确研判、早期预警和妥善调处。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各项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综治、维稳、信访、公安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交通事故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节组织,逐一落实防范化解责任,坚决防止矛盾扩大升级。
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平安建设难题。针对新形势下治安管理中违法犯罪的新类型、新特点、新规律,深入落实对各类重点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治安管理对象、重点治安管理问题等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流动人口实名居住登记、调查和管理制度,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服务管理法治化、制度化进程。健全完善以技防为主导、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法治化体系,深化政法干警全员进社区网格工作,全面提高政法机关参与服务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鼓励部分地方先行先试,在乡镇、村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和总结适应新形势、符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居(村)民公约等规范体系。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安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以多样化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以平安乡镇、平安社区(村)、平安学校等以法治建设为基础的平安创建活动。发挥对公共政策实行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定期举行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加大对各类社会组织培养扶植力度,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等社会治理职能作用,逐步形成平安嫩江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以法治化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制落实,围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领域和执法事项,推行项目化管理,逐步将综治考评考核向政府重点行政执法领域延伸,将行政执法行为纳入综治考评涵盖范围,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执法在综治和平安嫩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