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教坛的卅载守望
——记爱辉区罕达汽镇学校教师姜仁兰
暑假的一天,爱辉区罕达汽镇学校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姜仁兰来到学校,整理毕业班学生的资料,以备初中老师参考。今年7月,姜仁兰又送走了一个毕业班,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孩子们离开了,可她没有闲下来,继续备课,梳理过往,准备迎接开学季的到来。
1982年,20岁的姜仁兰高中毕业,第一次登上了农村小学的讲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那时起,炎炎夏日,姜仁兰在家熬好绿豆汤,端到教室,给学生们送去清凉;酷寒的冬季,她做好午饭,请来家远的学生让他们吃上热乎的饭菜;秋冬交替,天干物燥,她每天都烧好开水,送到学生们的手中……姜仁兰用行动诠释着一名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近几年,罕达汽镇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流动人口逐渐增多,学生也随之增多。姜仁兰的班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同时,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姜仁兰的面前。班上一名李姓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较为孤僻,姜仁兰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这个孩子不愿与人交流,姜仁兰就用写纸条的方式和他沟通。衣服脏了给洗,有吃的先给他吃,放学后还把他带回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慢慢的,孩子对姜老师逐渐产生了依赖,变得爱说爱笑了,也爱学习了。
孩子教育问题她牢记在心,对于自己的身体,姜仁兰却不太关注。2013年,姜仁兰腰椎间盘突出再次复发,病情特别严重,不但疼痛难忍,而且压迫神经造成了尿失禁,每天需要更换十多片尿不湿。尽管这样,姜仁兰还是不忍心丢下班里的30多个孩子,坚持工作。最终,在校领导和家人的劝说下,姜仁兰决定回家治疗,那段时间里,不少学生习惯性地跑到姜老师家,对她来说,每天能看到孩子们,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姜仁兰不顾医生的告诫,在行动困难的情况下,又回到自己的讲台,坚持带班讲课。
无论是在教学点教复式班,还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姜仁兰始终把教育教学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恪尽职守、教书育人,无怨无悔。清晨,她坚持五点半起床,早早来到学校;晚上九点半,查完学生宿舍,她才肯回家休息;每周13节课时,对教师来说是十分辛苦的,姜仁兰却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像这样辛勤付出的教师有许许多多。”
农村教坛,卅载春秋。姜仁兰所带的班年年被评为全校先进班集体,本人先后获得区级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市级百名优秀教师等称号。这些荣誉在她看来,只是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串串厚重的脚印。明年,她就要退休了,看着难以割舍的学校和亲爱的同学们,姜仁兰思绪万千,她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山乡的讲台,呵护天真无忧的山乡儿童,守成祖国边陲最基层的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