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娟是逊克县育才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因常年照顾瘫痪的公婆被评为全省第四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面对组织授予的崇高荣誉,张淑娟说:“我是千万个儿媳中的普通一员,只是努力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做好分内的事罢了。”
张淑娟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人上班,她在一家餐馆打工,日子过得很充实。2000年1月,年近七旬的婆婆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导致半身不遂。出院后,小姑子把婆婆接到家中。张淑娟每天下班都要先去看婆婆,照顾生活起居。看到小姑子每天下班回家忙这忙那挺累的,张淑娟毅然辞掉工作,把婆婆接到家里专心伺候。
从婆婆入住她家那天起,张淑娟每天都要比以前早起一个小时,给婆婆洗脸、梳头、喂饭,精心搭配一日三餐,做到营养均衡。家里收拾干净后,按照医生吩咐,给婆婆做康复治疗,一组动作20分钟,几组动作下来,累得满头大汗。每当累得筋疲力尽时,心里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那就是要让婆婆重新站起来走路。因此,每天有时间她就给婆婆按摩,捏胳膊、拉腿、搓手、活血,还教婆婆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个月后,婆婆能蹒跚着走路了,说话也比以前清楚了,婆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张淑娟的心情格外好。天气晴朗的时候,她就用轮椅推着婆婆到户外晒太阳,或到江畔公园与熟人聊天。婆婆的身体好转了,她就把公公从小叔子家接来同婆婆一起照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4年6月,婆婆病情突然加重,经过治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常将屎尿拉在床上。张淑娟特意缝制了几十个棉布垫,以便及时清洗更换。婆婆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说话也含混不清,别人听不懂说什么,婆婆急得直比划,只有张淑娟懂得婆婆的心思。十几年来,婆婆住院无数次,她的心也一直悬着,有时做梦都会惊醒,赶紧到婆婆的房间看看,听到呼吸声才放心回去睡觉,日子久了,她也得了神经衰弱的毛病。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张淑娟的公公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从此,她担负起照顾两位卧床老人的重任。给他们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换被褥、洗脸、洗脚、擦身、换衣服、喂药、喂水、按摩,这就是她每天的工作。同时,还要给公公刮脸,定期给他们洗澡、理发。公公患有糖尿病,有些饭菜需要忌口,她就学习适合老年人的菜谱厨艺,再加上公婆的牙齿也都没了,张淑娟就把菜、肉剁碎、煮烂。每天晚上给公婆擦洗身体,再把换洗的内衣洗干净,准备好第二天要做的食物,常常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入睡。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来蒸包子、熬粥,换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公公说:淑娟啊,我和你妈太拖累你啦,每天这么辛苦劳累,我们心疼啊。可她却总说: “谁没个生老病死,我不能让丈夫对老人心存愧疚和遗憾,你们在这世上多活一天,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啊!”
十几年的坚守,换来了一家人对她的真心赞扬,丈夫坚持每天给她按摩后背,小姑子、小叔子对她无比敬重,用他们的话说叫做长嫂如母。特别是她的儿子,直到前年27岁才找到人生伴侣,女方就是看中了这一家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行,才主动走进这个家庭。今年张淑娟又有了孙女,如今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