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车陆乡省级文明村宏疆村,罗耀辉在生产队队长、村支书位置上耕耘了近30年因病退下来,儿子罗传志又以90%的得票率被选为村主任,这是村民对罗氏父子的认可。
从前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今天的省级文明村。外村人对这个村子的评价是,这个村子有一股实干的风气,而本村人对罗家的评价是,罗家父子重实干。
罗耀辉今年已经63岁,毕业于黑河技校农机专业的他,是当年有名的农机专家、致富能手。上世纪70年代刚担任生产队队长那会儿,村里欠着8万多元的外债,一台拖拉机,劳动力分配不下去,村里地撂了荒。罗耀辉先是带着村民给林场打工,又实行统种分管,一身农机专业技术在土地里得到充分施展,硬是让村里扭亏为盈,还率先打井吃上自来水,修上了公路。
上世纪80年代初,罗耀辉的事迹被刊登在省报,接连受到表彰,成为当时的模范人物。
表率是最好的教育,老书记的实干精神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威望,也成了儿女们做人做事的尺子。2011年,从县城经商赚了钱的儿子罗传志,毅然放弃了县里的生意,回到家乡创业,此时当地农作物普遍存在多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的减产现象,罗传志发动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率先种植了600公顷玉米,在春季干旱秋季低温的情况下,依然获得每公顷10200公斤的产量。凭借着村民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仅仅两个月时间,他筹集600万元资金,建起了全县第一座干塔,收入百万元。罗传志成了像父亲一样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同年8月,罗传志以高票当选为宏疆村村主任。
凭借实干兴了家,身为村主任,罗传志想得更多的是怎么靠实干来兴村。2012年,罗传志组织村民成立了宏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相继有207户农民自愿入社,现在已发展成拥有大马力拖拉机8台、播种机6台套、收获机7台、配套农机具13台套农机设备总价值达千万元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1.5万亩, 2015年总收入达到1745万元。
在罗传志眼里,致富兴村,不是带动一部分人,而是带动全村人。村里有50多公顷土地属于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家庭,罗传志无偿给他们耕种。李合是本村的精准贫困户,夫妻俩已经60多岁,家里的4公顷农田,因为没有机械和劳动力,粮质很差产量又低。2015年,罗传志把李合的土地加入合作社提供免费耕种,还在合作社给他找了份工作。年底,李合的土地增收4000多元,在合作社打工又有1万多元的收入。类似这样的家庭,在罗传志的合作社里还有40多户,现在都已摆脱了贫困。
有人说,在这个精打细算的时代,罗传志的实干就是犯傻。犯傻的罗传志,事业反而风生水起,越干越大。2013年,他又开办了千头养猪场和酒坊。“养猪场每年能带动30人,酒坊能带动20人。”在罗传志的算盘里,精打细算的不是赚钱的多少,而是带动村民的多少。未来,罗传志还要在村里建饲料加工厂、养牛场。“养牛养猪给土地提供肥料、粮食可以酿酒、酒糟又能喂猪。 ”现在,罗传志在村子里的产业布局正在形成一个“闭环”,一个“桑基鱼塘”的大设想通过实干正在宏疆村不断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