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
群山巍峨,赤水奔流。
红军的脚步像鼓点,战鼓 的旋 律又 从遵 义开始谱 写, 一路 激越 与豪迈,一直飘荡进1935年 1月下旬。
一渡赤水,西风起。元厚、土城的星光闪烁,红军亲人踏上古蔺、叙永的土地。 “鸡鸣三省”的一个会议,是一座里程碑。让伟人的声音传得更远,闪耀着镰刀与锤头夺目的光芒。
二渡赤水,西风烈。红军亲人的战鼓擂响山川,桐梓、娄山关、遵义城都插上了鲜艳的红旗。雁叫、马蹄声中,俘获的数千敌人已在红色的旋律中迷醉。胜利的号角,凝成历史上一个璀璨的音符。
三渡赤水,西风紧。茅台镇留下英雄们的身影。战鼓的声音,从黄昏响彻至黎明,敌人却没有听到。
四渡赤水,西风急。红军亲人从太平渡、二龙滩出发,战鼓声声,让强大的敌人成了无头的苍蝇。在古蔺,扑空了的敌人,呆成了一块块石头。
四渡赤水,是红军亲人长征路上的一个绝唱。苍山与残阳,在枪林弹雨中,目睹了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细节。
飞夺泸定桥
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这个五月,红军亲人用信仰和生命谱就了一组壮丽的史诗。
雨在下,黑夜里的风湿凉。熄灭了火把,心中燃起无数支火把。一日一夜240里的急行军是一支铁军。
从贡嘎山到二郎山, 13根铁索组成的泸定桥染上了魔咒,大渡河怒吼着。
团首长的命令是一支利箭。冲锋号给战士们插上了翅膀。
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弹雨,攀着铁索冲向对岸。他们像鸟儿一样的身姿,令敌人胆寒。
木板上桥,英雄们冲过大火。胜利的号角和旗帜,让英雄们的眼里,满是山河、阳光和亲人们的笑脸。
过草地
鸟兽绝迹,人烟荒芜。
这灰绿色的海洋是一个死亡的世界。
红军亲人,背着枪,挑着担,牵着骡马,行进在八月川西北的草地上。
一个个草甸是生命的符号,泥沼和冰冷的河水却一回回吞噬着战士的身体。
青稞麦炒面和麦粒有亲人的体温,野菜、草根、树皮,甚至皮带、马鞍子成了最后的粮食。
暴雨冰雹中行进,泥渍水里宿营。寒夜里,有多少英雄长眠在了五百里草地上?
可红军亲人的脚步没有停歇,他们的心中闪耀着镰刀和锤头的光芒。那些倒下的英雄,成为一个民族的脊骨。红军亲人的歌声,一直响彻至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