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桦皮镶嵌艺术迎客来
——记省非遗传承人莫鸿苇
8月8日,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桦树皮镶嵌画传承人莫鸿苇的艺术工作室开始迎接游客,并举办了第一批学员培训班。艺术室展出了25年来莫鸿苇精心制作的桦树皮镶嵌画200余幅。
莫鸿苇是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桦树皮镶嵌画传承人,多次在港台地区及国内各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画集,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及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2015年,成立了“北方民族桦皮镶嵌艺术展厅”,以爱辉区文化馆为平台,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桦树皮镶嵌画主要是继承鄂伦春的传统文化,然后再创造。画面的表现方法主要是利用桦树皮的天然纹理、自然色泽,在桦树皮上进行镶嵌。画的内容主要是表现鄂伦春的游猎文化,还有萨满文化以及神话传说等。
或许是名字中的“苇”与植物相连,抑或是鄂伦春人质朴、坚毅的性格使然,很难想象这位莺声细语的女子会情系白桦20余年。莫鸿苇制作的桦树皮镶嵌画在省内外很有名气,它融合了鄂伦春族特有的桦树皮文化和兽皮文化,再现了鄂伦春人的历史文化风情。莫鸿苇说,她们民族的古老神话中有一种说法是天神为制造人类使用桦树做成人的形状,然后吹一口仙气,人就活了……桦树好像是天神赐予鄂伦春人的礼物。
莫鸿苇出生在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她说,鄂伦春人对白桦的感情无以言表,从小耳濡目染,世代口口相传都离不开那片幽幽的白桦林,这个白桦林的民族,从民居、交通、器皿甚至民歌都有白桦树的印迹。儿时父亲有一个专长——“为乡亲们画神像”,每当父亲工作的时候,她也会拿出纸笔,画鸟、画树,长大后用桦树作画成了她的一个情结和梦想。工作以后,莫鸿苇有机会考入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习绘画,她利用鄂伦春兽皮服饰镶嵌的手法和白桦树皮善于剥制的性能以及可塑性强的特点相结合,首创了桦树皮镶嵌画。作为我省的民间艺人,莫鸿苇曾获得过我省的群星杯金奖,省十佳艺人等荣誉。

莫鸿苇在授课

精美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