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快讯:
开展机关作风整顿 弘扬践行新风正气。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你是我成长的阶梯进步的基石
http://heihe.dbw.cn  2016-08-05 15:57:56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快看,咱俩写的稿儿一起登出来啦!”1985年 8月的一天,哥哥举着一份《黑河日报》兴冲冲地跑进院子,我赶紧抢过报纸看,在第三版果然有我们兄弟俩各自写的《有这样一位“傻”姑爷》和 《老来福》。因为我的名字是第一次变成“铅字”,还恰巧与哥哥的稿子在同张报纸、同版刊登,所以高兴得不得了,一墙之隔的邻居也都跑过来边看边夸。屈指算来,这个场景已时隔31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前几天,在与报社朋友聊起《黑河日报》创刊70周年的时候,我翻出了珍藏的早已泛黄的《黑河日报》。这篇“处女作”发表那年我17岁,正在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在此之前,受当团干部的哥哥影响,我经常写一些“小豆腐块”往报社投稿,但哥哥基本上是“百投百中”,而我写的稿件却如泥牛入海。后来哥哥推荐我报名参加了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函授班,系统地学习了新闻通讯写作知识;报社驻北安记者站的张贵新老师还面对面地辅导我如何捕捉“新闻点”,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通讯;报社还定期给我寄发《近期报道要点通知》和内部交流的“小报刊”。通过学习,使我真正领悟到新闻贵在“新”,内容重在“实”,标题要引人入胜,文风要朴实无华。就在我发表《老来福》的稿件后,又接连发表了《张秀云和她的儿媳》、《省艺校赴北安送戏下乡》等稿件。1987年,我结合国家倡导“双增双节”的大背景,以我们单位节俭办事的综合股股长为原型,创作发表了980字的小说《赵小抠》。当年,在报社美术编辑姜荣慧老师指点下,还陆续发表过《经“酒”不衰》、《谁说这里的“环”境未改善》等多幅漫画作品。后来,《冬憩》、《巨变》等摄影、诗歌作品也不断地见诸报端。

    人常说:“要干一行、爱一行”,我不仅如此,还要坚持“写一行、宣传一行”。在建设系统工作时,发表《北安建委寓“四有”教育于活动中》等19篇稿件;从事共青团工作后,发表《北安团市委到实际中寻找工作脉络》等89篇稿件,印象最深的是时任要闻部编辑的丛煜峰、张武奎老师,尽管那时的长途电话听不清楚、时断时续,但仍耐心记录和修改我的电话传稿;在黑河涉外工作中,发表《黑河口岸呈现第三次客运高峰》、《力克冰阻保畅通》等70多篇稿件,并多次有幸与邱祥林、刘东龙老师合作撰稿;抽调市政府参加“哈洽会”筹备组期间,发表《我市参加“哈洽会”综述》等多篇稿件,并应“参会专版”组稿负责人张振删老师之约,发表了“哈洽会”花絮——《“四最”》等多篇新闻稿件;调至工会系统工作以来,我又发表了《你在大连还好吗》等较长篇幅的纪实性通讯。我曾连续十多年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百强通讯员”。同时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 《工人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近百篇,曾是《辽宁青年》、《中国市容报》等多家报刊的特邀记者。

  《黑河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是她教会我、鼓励我在充满希望的新闻写作沃土上耕耘,从而让我“名利双收”。“名”就是通过发表文章,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以文会友结交了各地热心写作的同行,也让我成为同事和朋友眼中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赏识和器重。“利”就是经常为党报写文章,有利于我及时学习时事政治、提高思想素质;有利于我涉猎多个领域、掌握多方面知识;有利于我汲取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我写作水平的提升、高质高效地完成机关工作,使之成为我成长的阶梯和进步的基石。

  七十载《黑河日报》,七十道耀眼年轮。在一代又一代报人的精心浇灌下,《黑河日报》已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成为报刊之林中的精品,深受市内外众多读者的喜爱。值此《黑河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黑河日报》越办越好,祝我的“良师益友”生日快乐!

 
作者:李百青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李丹丹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