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快讯:
开展机关作风整顿 弘扬践行新风正气。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评论文章
评论:最是“利”字要看透
http://heihe.dbw.cn  2016-08-05 15:57:56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最是“利”字要看透

  琚有义

  人生最难缠的是名利二字。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存在着对“利”的过度追逐问题。有的在岗不谋事,整天想的是股票市场的波动,彩票市场的输赢;有的公私不分,上班时间忙于自己的企业、商店,或是利用微信搞经营;有的在岗不在位,一边拿着国家的工资,一边忙着自己的生意;有的无视法律法规,利用手中权力,尽干吃拿卡要、损公肥私、侵害群众、获取不义之财之事……以上种种,都源于对“利”字的看不透,被“利”所惑,为“利”所困。

  作为党员干部,头顶着“人民公仆”的称号,肩负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一定要正确看待“利”字。

    一要明白“利”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们在追求“利”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它满足人们口腹之欲,方便人们生活的一面,却容易忽视它也能给人们带来压力甚至祸害的另一面。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说过:“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于想它,将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只看到“利”好的一面,无所不用为其攫取各种好处,殊不知,对“利”攫取的越多,离身败名裂也就越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违法收受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案值超过1亿元,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牢房,就是明证。

  二要坚守“不义之财君莫要”的底线。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乡规民约等都对人们追求“利”的行为做了规范和约束,它要求人们合法合理地去获取各种“利”。然而,少数党员干部藐视法律、无视道德,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公权力,不是想着如何去为人民服务,而是想着如何把“公权”变成“私利”,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背叛人民的深渊。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人,位不可谓不高,权不可谓不重,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利”的诱惑,被各种“糖衣炮弹”所击中,在“利”字面前俯首称臣,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被人民唾弃的可悲下场。事实证明,各级党员干部,不论是“大官”,还是“小吏”,只有老老实实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的义务,绝没有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的权力,有人胆敢以身试法的话,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三要锤炼正确对待“利”的内在修为。心有定力人自安。党员干部面对“利”字,要有强大的定力,不为私欲所迷,不为“利”字所惑,坚持老老实实守规、堂堂正正做人、正正规规办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始终站在党、国家、集体的高度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绩,评判自己的荣辱得失,检验自己人生价值,不断提升“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要耐得住寂寞。面对利益抉择,要“看得破,忍得住”,保持开阔的心胸和洒脱的心态,在利益上多让一让,多为别人的进步和收获鼓掌点赞,多反思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始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投入本职工作,坚持把本职工作做细、做实、做成精品。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做到慎权、慎微、慎初、慎独、慎欲,自觉抵制酒绿灯红的诱惑,坚决筑牢廉政勤政的思想防线,努力实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良好境界。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李丹丹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