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市区中超三期57岁的李女士时常伴有胸闷等症状,就医时医生诊断说,这是由于天气炎热引起陈旧性心脏病,在生活中要合理饮食、避免劳累、易静少动并注意防暑降温,同时用药辅助治疗。在三伏天更加注重保健,饮食清淡、穿着清爽,在炎热的天气保持愉快的心情、戒生气、戒急躁,晚饭后可出门散步适时增加运动量。
市区电业街某小区的学龄前儿童博博,刚刚两岁半,前几日由于饮食不当出现了呕吐、腹泻的症状。原来在前几日吃完火锅涮羊肉的博博,又吃了烤牛肉串,还喝了雪碧。医生说这是夏季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建议家长在夏季要注意孩子饮食,尽量吃温热的食物,并且荤素合理搭配,瓜果等也要保持新鲜,避免腹泻等肠胃紊乱的发生。
7月以来,全国气温居高不下,百姓又迎来了每年的“伏天儿”。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它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天气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食欲下降,那么在三伏天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于微信上“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的传言又有哪些解读,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就这些问题咨询了中医专家。
专家建议,“伏天儿”气温高,易烦躁,疲倦乏力,情绪波动,使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哮喘、支气管炎、中风、肠胃功能紊乱等疾病容易发作。中医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此时间段宜少动多静,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游泳,瑜伽等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方式,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寒凉食物,饮食清淡少油腻,多喝温开水,多喝点菊花茶、绿豆粥;着装上夏季应穿些棉质、质地轻薄,宽松透气,吸汗浅色的衣服,既隔热,又可阻挡紫外线照射;居室内室温保持在27℃最佳;每天养成早睡早起、午睡的好习惯,每晚热水泡脚;夏季是冬病夏治的时机,此节气适宜做艾灸、三伏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