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后代成致富“领头雁”
——记孙吴县西兴乡平度村种植大户张书成
上世纪70年代初,十几岁的他随父母闯关东来到了孙吴县西兴乡平度村,从此便在这片黑土地上扎下了根。经过在黑土地40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他成了全乡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不但拥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小四轮,还有耕地78公顷、私家轿车和货车,年收入50多万元。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更带动全村人走上了致富路。
敢闯敢试 向规模要效益
张书成是个喜欢钻研的人,他常说:“只要琢磨就有出路”。他什么都想研究个明白,想出个门道,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犟劲,正是凭着这股劲,在规模经营耕地的路上获得了可喜的回报。
当初,在二轮土地承包中张书成全家仅从村集体分得耕地2.2公顷,全家辛苦劳作一年,仅够吃用,所剩无几。经过反复地思考,张书成决定走规模生产、靠农机具降低成本的路子。
1996年他购买了拖拉机及全套农机具,通过为他人代耕收入5万元。2000年他承包了丰产林前期整地30公顷,利用自身机械优势在整地上达到了土细、垄直、垄宽一致,播种时采用大豆精量点播机播种,在中耕管理使用机械整地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新办法,当年他就有了很好的回报,纯收入4万元。
此后张书成每年都承包耕地,现已有耕地78公顷,粮食产量350吨左右,纯收入在25万元以上。这些年,他先后购置了收割机、四轮拖拉机,实行规模化经营耕种,农机齐全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仅代耕一项,每年纯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
依靠科技向土地要收益
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积累,张书成深深感到只有不断增加农作物的科技含量,才能获得稳产、高产。于是每年县乡举办的科技培训班,他都积极参加。在播种时,遇到技术难题他都及时向专家咨询请教,先进的生产技术总能在他的土地里得到应用,在实践中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与技术。
几年来,张书成严把种子关,根据气候、土壤肥力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品种,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农户也纷纷更换品种,相互串换购买子种,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推广了优良品种,防治了各种病虫害。
扶贫帮困带领群众奔小康
张书成致富不忘众乡亲,积极帮助其他农户脱贫致富。他热情、主动帮助农户,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优良品种,毫无保留地提供给迫切希望改变贫困状况的父老乡亲。
在帮助他人上张书成毫不吝惜,对贫困户他把自家的精选良品种,或赊或送给他们。村民苗志亮一家三口人,因病致使生活困难,2008年他想种几公顷白芸豆,但苦于没钱买种,找到张书成求助,张书成二话没说赊给他三公顷地的种子,并在耕作管理上手把手教,耐心细致地从播种、施肥、管理到收获销售各环节无所不到,苗志亮3公顷地的白芸豆喜获丰收,当年获利近两万元。
张书成还利用自身机械优势,带动村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增强全村农机力量,提高全村耕种水平。他还用自己的财产为村民担保贷款,筹措生产资金,仅2015年,张书成就为村民担保贷款20万元,帮助全村协调贷款270万元,解决了全村的生产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