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爱辉区“三剂良方”创新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定位不准、经验不足、热情不高的问题,引导“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真正“有位有为”干成事。
打好感情牌,着力解决定位不准问题。注重关心和了解“第一书记”思想动态,实行定期谈话制度,乡镇党委每月要与“第一书记”进行谈心谈话,交流思想,及时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为“第一书记”答疑解惑、消除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上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坚定服务农村的思想信念,克服对自身定位把握不准的问题。
打好帮扶牌,着力解决经验不足问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1名“第一书记”,指导和协助开展工作,重点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为“第一书记”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迅速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驻村的现状,找准影响贫困和软弱涣散的症结,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打好保障牌,着力解决热情不高问题。将选派“第一书记”列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采取领导联系、部门包扶等措施,对积极争取项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的“第一书记”所在村的项目、资金、政策等适度倾斜。建立完善管理工作台账,严格工作考核。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平台等媒介,大力宣传“第一书记”先进典型,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