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区全力做实“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注重在“下得去”上打基础、在“干得好”上动脑筋、在“留得住”上下功夫,不断发挥“第一书记”的优势和作用,使其成为引领农村新时期发展的强劲引擎。
感情贴近,让“第一书记”下得去。设身处地帮助“第一书记”尽快熟悉情况、适应环境、方便工作。热心做“向导”。组织“第一书记”到示范村、乡镇农业园区、规模企业参观学习,帮助熟悉乡情,了解民情。真心配“帮手”。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各乡镇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与“第一书记”结对联系,带领他们深入村屯,走访农户,理清发展思路。精心当“保姆”。组织部牵头协同派出单位到“第一书记”所驻村屯调研看望,乡镇党委书记经常与“第一书记”交流谈心,帮助解决实际难题,成立“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日常管理、跟踪考察工作,帮助协调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舒心舒畅的学习工作环境。
服务跟进,让“第一书记”干得好。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帮助“第一书记”提升农村工作本领,适应新角色。强化业务培训。第一时间举办培训对接会,邀请涉农部门专家,为“第一书记”讲授农业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财务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增强农村工作的实战能力,同时,将《党支部书记》、《农村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实务》等书籍发放至“第一书记”手中,供他们学习。严格过程管理。统一发放“第一书记”工作日志,要求“第一书记”如实记录到村工作时间、内容、措施和成效。突出调研先行,要求“第一书记”到村第一个月重点做好调研,理清思路,年底结合下发的“第一书记”考核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形成工作实绩一览表和下一年度工作目标承诺,并向全村党员群众公示,凝聚党心民心。下派以来,爱辉区委成立工作组多次到“第一书记”所驻村屯了解工作动态、会商存在的问题、跟踪工作绩效、听取意见、建议,让“第一书记”工作有压力、有信心、有劲头。拓展工作平台。让“第一书记”既立足村,更放眼省市区,任“第一书记”为乡镇党委委员,要求“第一书记”所在乡镇邀请“第一书记”参加党政重要会议及办公会,参与重大事项研究,帮助“第一书记”做到“知上情、明重点”。
帮办推进,让“第一书记”留得住。主动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凝聚农村发展合力。搭建相互交流平台。建立“第一书记”学习交流QQ群和微信群,在爱辉党建e站微信平台开通“第一书记进行时”板块,及时发布相关的工作信息,动态交流工作体会和心得,同时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座谈会,通过汇报工作进展,交流工作思路,相互启发,相互比学赶超。搭建多方帮办平台。建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涉农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第一书记”所在村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会办、交办、帮办,建立与涉农部门、乡镇、派出单位沟通协调机制,要求“第一书记”挂职村,优先在项目、人才、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扶持。搭建督查推进平台。区委组织部牵头,对联席会议会办、交办的民生实事项目,定期督查推进,对思想上不重视、办事拖拉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增强各单位部门为“第一书记”所在村服务的责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