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老师,水厂在哪啊?水厂是干什么的呀?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呀?……”带着小记者们的好奇心,3月16日下午,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花季星空》编辑部的老师带领26名小记者来到了黑河市自来水公司净水厂。
“大水源工程于1998年4月全面开工建设,2000年9月竣工,同年11月试运行。净水厂原水为黑龙江地表水,采用混合、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常规工艺流程,设计出饮用水卫生标准,是黑河市城区的唯一供水水源……”来到净水厂,净水厂副经理蒋国正向小记者们介绍道。
从综合办公楼来到净化间,刚一进门,就听到了哗哗的水声,清脆悦耳。小记者周之琛迫不及待地问:“蒋叔叔,这里好多池子,每个池子的水怎么都不太一样啊!”蒋国正边指边讲:“这是反应池,那是沉淀池。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个池子里的水是最脏的,然后越来越清澈,原因就是水经过这些池子,除去了水中混浊物质的结果。”小记者们眨着眼睛点点小脑瓜儿,好像明白了许多似的。转身来到普通快滤池,小记者吴雨桐看着比较清澈的水问:“蒋叔叔,这里的水,是不是就可以饮用了?”“不能,这里的水虽然看着比较清澈了,但是还需要降低浊度、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及病毒,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实验器材的小记者们,一听到要做实验,蹦蹦跶跶地快乐的像一只只小鸟。小记者余畅小心翼翼地拿着比色管,装上水,多了又倒,少了又填,真是难为他们了,最后还是工作人员绪艳丽帮忙,精准地装上10ml,接着小记者余畅往水样中加了10滴四甲基联苯胺,左右摇晃,跟她同组的小记者王晓冉制止道:“刚才绪老师讲要盖上比色管帽上下晃。”看着比色管里的水变成了黄色,小伙伴们都欢呼了起来。看另一边,工作人员冯雪娇正在给小记者们做“总酸度和总碱度”的演示,小记者周生晖和徐雪峰便像模像样地开始了“行动”,小手一捏一摁,在水样里滴了4滴酚酞,再用氢氧化钠滴定至浅粉色,然后在另一个水样中滴2滴甲基橙,用盐酸滴至成橙色,大功告成。
到了答小记者问环节了。小记者王禹博歪着小脑瓜儿问:“请问,咱们厂有几个取水点?几个供水站?都在哪?”“1个取水点,在五公里处,1个供水站,就是这里。”接着小记者孙思宇问道:“为什么从自来水里接出来的水有味道呢?”“那是氯的味道,氯是厂里给水消毒用的,但是大家可以放心,我们厂都是根据国家指标来处理水质的……”最后副经理蒋国正对小记者们说:“同学们,白开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最安全的饮料,水是生命源泉,请大家呼吁身边的人们节约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