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盖山是鄂伦春族的一个佐领,也就是头人。我没见过姥爷。他的故事我都是听母亲占珠梅讲的,她是盖山的独生女。”英杰说。
57岁的英杰退休前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在大杨树镇,她对记者讲述了她姥爷的抗日传奇。
70多年前,盖山在一次打猎途中,结识了时任东北抗联第三支队长王明贵。当时,面对侵华日军的拉拢和野蛮统治行径,盖山感到迷茫和困惑。王明贵等人的到来,为他打开了一扇窗,“革命”“民族平等”等词汇像磁石一样,吸引了这位从未离开过森林半步的猎人。他由此坚定了日寇必败的信念。
通过所见所闻所感,盖山从心底对王明贵的部队产生敬佩之情,深深为抗联战士出生入死、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折服。而在王明贵眼中,盖山豪爽正义、侠肝义胆,是个有民族气节和爱国心的民族领袖。
“于是,他们用红纸写下‘金兰谱’,以年龄为序,盖山为老大,王明贵为老七,摘蒿为香,义结金兰。”英杰说,在熊熊篝火旁,4个民族的11位异性兄弟为抗击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发下誓言:“我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愿同生死、共患难,不投降,不叛变……”
从此,鄂伦春人在佐领盖山带领下,开始为抗联部队传送情报,保护军需物资,用手中的猎枪与抗联战士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接连给日寇以重创……
1941年8月,为解决抗联部队的给养问题,盖山提议攻打守敌薄弱的格尼河日本益昌伐木公司,获得大家一致同意。这一仗打得很顺利,抗联三支队轻松攻占这家日本侵略者经营的公司,缴获粮油5000多公斤,解放200余名劳工,处决了日本侵略者派驻的头目金清宪太郎。
这一仗的胜利让日寇恼羞成怒。日本讨伐队追上门来,威逼盖山说出抗联三支队的秘密驻地。沉稳老练的盖山一边不动声色地与敌人周旋,一边暗示16岁的女儿占珠梅去“抓马”。占珠梅心领神会,找到马匹后飞奔至抗联驻地报告敌情。
此后,抗联三支队与鄂伦春兄弟又并肩作战,先后袭击了中东铁路支线26号车站、中东铁路博克图支线74号车站,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马匹食品,歼灭了日军守敌,扩充了抗联队伍,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盖山与抗联的联合让日本侵略者大为恼火,他们切断了鄂伦春人与“安达”(鄂伦春人与外界交易的伙伴)的联系通道,使得鄂伦春人没有了粮食、食盐、火药和铅弹等生活必需品。但盖山和族人们绝不屈服,反而同抗联亲如一家。
“有一次,王明贵在与日寇作战时负了伤。盖山得知后,把他接到自己的营地,藏在一个隐蔽的山洞中,他的衣食住行就由我母亲占珠梅负责。其间,母亲借送饭之机为王明贵和抗联三支队传递情报。”英杰说。
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季,为了解决抗联战士的御寒问题,鄂伦春族的妇女们赶制出狍皮大哈(也就是白茬皮袄)、狍腿儿“其卡密”和“拷和捞”等兽皮大衣、鞋和手套。后来,这些衣物挽救了许多抗联将士的生命。
那时候,大兴安岭地区广为流传王明贵“穿金子做的背心、刀枪不入”的说法。英杰说,王明贵等抗联战士身穿鄂伦春妇女为他做的狍皮大哈。鄂伦春人看见有人穿着狍皮大哈,就会认定对方是鄂伦春人,就不会朝对方开枪。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抗联三支队最终撤离了大兴安岭原始林区,退入苏联境内。撤离前夕,盖山因病去世,王明贵和抗联战士悲痛不已。他们涉险下山,用有限的经费买了木棺,将盖山安葬……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宣战,王明贵率部回国参加了对日最后一战。新中国成立后,王明贵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明贵没有忘记和他结拜的鄂伦春兄弟盖山及其家人。经过多方寻找,他找到了盖山的女儿占珠梅——当年给他送过药,送过饭的那位年轻女孩。
“王明贵给我取名叫做‘英杰’,意为英雄的杰出后代。”英杰说。
鄂伦春头人和抗联战士义结金兰、共同抗日的故事已经过去70多年了。故事的主人公已相继离世,但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存亡之际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链接:日本侵占黑河时,鄂伦春头人盖山正带领着自己部落的人们游猎在毕拉尔路(今逊克县境内)、库玛尔路(今嫩江县境内)一带,也就是在这一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支队长王明贵有了接触,并义结金兰,开始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