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追溯10年,说起蜷缩在山旮旯里的武义县的交通,去过的人大都连连摇头。如今,全县实现了“1小时交通圈”,大都市的游客纷至沓来。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这是10多年前浙江农村的写照。而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这一巨变得益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浙江既悉心打造“绿水青山”,也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基础设施,根治脏乱差,村村“种”文化,户户抓“家风”。这些举措,不但美化了环境,也净化了心灵、文明了乡风。
自2003年开始实施这项工程以来,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省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山河处处尽显美!
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在寻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抓手。但由于部分公共文化产品针对性不强,游离了农村的文化土壤,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怎样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浙江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种文化”的抓手。浙江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和文化活动中心,不忘精打细算,不大兴土木。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447个。过去单一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而今变成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一座礼堂,就是一个精神家园。
琤琤琮琮的胡琴声,噼噼啪啪的檀板声……每到晚上,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文化礼堂里,每天都是欢乐的海洋。“有了文化礼堂,我们老年人戏曲队就有了用武之地。瞧,乡亲们多开心。”水阁村老年人协会会长张达土满脸都是笑。
浙江,人文荟萃,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浙江把文化“化”人的触角,伸向了“家风”建设。“家风源头清澈了,对涵养村风、社风、民风都有很好的意义。”浙江省委这样认为。
好办法孕育出了好家风,好家风塑造出了一个个好家庭,而好家庭又带来了社会好风气。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一直困扰着天台的乡风文明建设。天台通过宣传“薄葬厚养”这些家风祖训,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如今,千年土葬旧俗在天台大大改观。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明的种子撒播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多一个礼堂,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看到这样的说法,“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农民工”吕义聪、“最美护士”林小娟均在浙江大地出现,你还会觉得偶然吗?
风雅气韵弥钱塘,善举懿范遍城乡。这就是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