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浦东率先将原来的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三合一”,成立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并构建起一个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当年10月,原属发改委(物价局)的价格监督检查职能也并入其中,改革进入“3+1”新阶段。
一年多来,新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目前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机制。
全项彻查
创新监管食品安全
一早,王清清就带着6名伙伴驱车来到张江一家保健品企业,开始全项彻查。王清清是浦东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稽查支队全项彻查队队长。
“彻查?”女厂长有些惊讶,没听说过,但很快她发现这一执法方式很厉害:以前不同部门负责的检查,彻查队一次搞定。
“‘三合一’改革后,我们将食药监、质监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与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优势有机结合。”王清清表示,7名彻查队员来自不同部门,事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检查需要,彼此培训,做足功课。
进了企业,7名彻查执法人员兵分三路,两路分别前往生产车间和仓库检查,一路在会议室查看所有账册。
“全项彻查,就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王清清说。今年3月他们查知一家外资肉制品生产企业有外借冷库,最终查获225公斤过期肉制品,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置。
成立于今年1月1日的全项彻查队,是浦东市场监管局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探索的创新之举。全项彻查队事先不打招呼,突击进驻,连续检查2至3个工作日,深挖可能存在的问题。至今,彻查队已完成28家企业的全项彻查,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责令整改,同时移送案件23起,涉案货值达数百万元。
日常检查
以一当四提高效能
洋泾社区栖山农贸市场,与普通菜场有些不同:每个摊位上农产品井井有条,浅黄色仿大理石地砖上,没有一点垃圾和水渍。
“环境要搞好,产品质量也要把好关。”栖山农贸市场场长吴成谷说,市场自己建立食品快速检测中心,每天抽查农产品农药残留物、硼砂、瘦肉精是否超标,检查结果上墙公示。“市场监管局查得比以前严了,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就是,现在看到‘大盖帽’的频率高了很多,我们进货、销售都不敢出岔子。”肉类5号摊位老板包建华一边切肉一边笑道。
洋泾市场监管所所长管莉说:“日常检查从半个月一次提高到了每周一次,并且是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市场监管不打折扣。”
监管力度增加,得益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对基层力量的夯实。新区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内设机构从原来3个局的29个减少为17个,机关编制减少了32%,全局80%人员在基层一线。
浦东市场监管局还将原先分散在4个部门的监管任务“合并同类项”,设定标准化监管规程。“现在监管人员‘以一当四’,之前4个部门至少8个人分4次检查的食品、广告、计量器具、价格等事项,合并后只需一个部门2个人检查一次,不仅提高了执法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也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影响。”新区市场监管局医疗器械处处长韩梅仙说。
原来一线执法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浦东特种设备近11万台套,大多为电梯,原来质监局每年只能抽查4%—5%,全部抽一遍要25年,现在一年可查3遍。
“3+1”体制改革后,浦东还归并了新区、工商、食药监、质监、价格5条热线,自主研发了统一的“公众诉求处置平台”。据统计,2014年浦东市场监管局处置各类消费者诉求1.83万件,同比增长59.9%,按时办结率达100%。
企业准入
一口受理优化环境
上海仁恒房地产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李宏云来到浦东市民中心一楼大厅,为下属企业办理“准生证”。“现在真的方便多了。”李宏云说。
2014年3月,浦东市场监管局会同区商务委、区税务局,先行试点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登记一口受理,实现外资批准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食品许可“五证联办”。“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入印铸刻字准许证、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实现‘七证联办’,进一步提速企业准入。”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外资企业注册科蔡俊科长说。
浦东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合并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的所有登记、许可机构、人员,并对各项窗口业务进行整合,对涉及市场监管局的所有证照实行“一口受理、一门办理”。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浦东新区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一年间,新设各类企业超过4.3万户,同比增长93.26%。目前,浦东市场监管局正在推进住所登记制度改革,在陆家嘴、金桥、张江等片区试点开展“集中登记地”工作,满足上海自贸区扩区后企业集聚和功能拓展对登记住所的迫切需求。“下一步,我们将试点探索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并把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从企业新设向变更延伸。”
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表示,2014年下半年上海在8个中心城区推广了浦东的改革做法,今年又在全市所有郊县逐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