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天气炎热,可每天干完田间农活一回到家里,爱辉区张地营子乡小新屯村农民王月海顾不上洗把脸,喝口水,就直奔客厅先看一眼妻子张桂云。看到妻子安然地坐在那里看电视,心里的牵挂才放了下来,然后急忙去洗菜做饭。而看到丈夫回来了,张桂云也轻松了很多,表情僵硬的脸上绽放出一丝笑容。
这一幕情景已持续11年了。自从2004年张桂云患上小脑萎缩后,全家的幸福生活便戛然而止,生活的重担压在了王月海一个人身上,早出晚归日夜操劳的身体劳累,担心妻子病情的心里忧虑,让他开始加速苍老,47岁的年龄看上去要比同龄人老上很多,同村的乡亲们都很清楚,他这是纯累的。“这么大的事摊在谁家都受不了,而王月海硬是挺住了,不仅挣钱还了一些债,为儿子成了亲,而且还把妻子照顾得特别好,11年不离不弃,真是不容易呀”,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说。
面对别人对自己尽心尽力照顾患病妻子的赞许,王月海却认为很平常,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28年前,她不嫌弃我家穷,毅然嫁给了我,我就要一辈子和她相守,对她好。如今她有病了,我更要照顾好她,要一辈子不离不弃,一直守在她身边。”
王月海和大自己两岁的张桂云是同村人,两人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开始了自由恋爱。王月海家很穷,可张桂云没有嫌弃,“穷点怕什么,只要人好就行,结婚了两人一起干活挣钱,还愁富不起来?”
1987年,两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第二年,有了儿子。婚后,手脚麻利,干活勤快的张桂云一边相夫教子,一边和丈夫下地干活,撑起了家里的半个天。在两人的努力下,家境状况有了很大起色,一家人开始奔向幸福的生活。
好日子没过多久,命运就开始捉弄他们。2004年,在家里盖仓房时,一棵木头重重地砸在了张桂云的头部,险些昏晕过去。或许是受这次事故的影响,从那以后,张桂云开始出现走路不稳、言语不清的症状。
看到妻子这种情况,王月海慌了神,不顾妻子的劝阻,把家里的钱把拿出来,又借了一些钱,先后到黑河、山东等地为妻子看病。经多方诊断,张桂云患上的是小脑萎缩,病情挺重,没有什么特效方法能够根治,只能吃药维持,而且以后病情还会继续发展。
医生的一句句话像一枚枚针一样扎在王月海的心上,让他几乎崩溃。“现在医学技术发展这么快,怎么会没有治疗办法?只要能把病治好,我花多少钱都愿意”,平常寡言少语的王月海大声向医生发问。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奔走了多个医院,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后,王月海带着妻子和一大包药品失望地回到村里。果真如医生所言,张桂云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没过多久,生活就不能自理,全靠人照顾。
地里的庄稼得侍候,妻子也得照顾。从此,王月海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开始了连续旋转。每天很早就起床,把饭做好,照顾妻子吃完,把电视打开,遥控器放到她手里,再把吃的、用的摆在她伸手够得着的地方,然后再下地干活。中午回来后先看一眼妻子,扶她去大小便,喂点水,再去做饭,然后再喂好妻子,自己简单对付一口后又去下地。晚上回来后,不管多累,都要给妻子洗脚,陪她聊天,尽管言语含糊不清,听不到她在说什么,可王月海还是坚持着和她聊天,困得两眼睁不开了也坚持着。“她一天在家很闷,很没意思,特别盼望着有人能陪她说会儿话,解解闷,我少睡一会没什么的,只要她快乐就好。”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月海每天都重复着这种单调而又忙碌的生活。儿子一天天长大,到了结婚的年龄,因为家庭贫困、老人患病等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在王月海的多方张罗下,于去年成了亲,儿媳妇很孝顺,还能伺候婆婆,这为王月海减轻了不少压力。
尽管债台高筑,尽管妻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可王月海时时刻刻鼓励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月海对自己患病妻子11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不离不弃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全村乡亲,而且也在全乡广为传颂。
今年7月1日,在张地营子乡举行的庆七·一暨乡村“十佳之星”颁奖文艺演出中,纪录王月海事迹的视频短片播放后,感动了现场的每一名观众。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王月海登台领取了“乡村爱妻之星”的奖杯和证书。
王月海登台领取乡村爱妻之星奖杯和证书
王月海在喂妻子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