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许多被烧后的大树像一根根大蜡烛,地面上的草木瞬间变成了一片焦土。飞机在转向西南时,又被高高的浓烟堵住了航路,只好转回西北沿大沾河流域往南沾河顶子飞去,在南沾河观察西南方向全是一片片黑色的火烧迹地,明火已全部熄灭。但在北部和东北部仍有十几处大片的火区在燃烧蔓延。我在地图上标注的大区与观察员、机长核对之后,很快在白纸上画了一张火区简图,同时通告机长去坤得气地前指处,用火报袋投下火区简图。
我们返航落地之后,6架军机就接二连三地全部到达嫩江机场。沈阳军区4架国产“运五”型飞机有20多人;湖北军区两架苏制“伊尔14”型飞机有12人。湖北的飞行人员均为女性,全部是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有机长、副驾驶、领航员、报务员及机械师等。
首先,我和嫩江航站领导代表地防指到招待所探望慰问了人民解放军飞行人员、带队人等一行。接着由嫩江航站出面组织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两位军区飞行队负责人、机长及嫩江航站、嫩江县防指、地防指负责同志。会议开始,大家提议,为了统筹安排,统一领导,应组建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单位,即飞行调度、物资供应、观察火情等。大家推举我担任领导小组长。其他人员做了工作分工。接着我介绍了火情及扑火行动情况,并对飞行任务提出了建议。
这次军机加上原民航驻在飞机共6架“安二”型飞机和两架“伊尔14”型飞机。大家一致认为将6架“安二”型飞机安排投入空投食品任务,将“伊尔14”型飞机安排投入观察火情任务,需要时也可参与空投。主要是考虑“运五”飞机是双翼的浮力大,速度较慢,平时160公里/小时,“伊尔14”飞机时速为320公里/小时,空投食品时,“运五”飞机可低空80米左右,“伊尔14”飞机在山地低空飞行只能在300米左右。由于飞机速度和高度的不同条件,“运五”飞机空投到地面上的食品包装袋不易损坏,投点相距短容易寻找;“伊尔14”飞机飞行高度较高、速度较快,空投到地面的食品麻袋容易摔破,投点相距也长,容易丢失。
傍晚,嫩江防指将翻印的30份地图送到嫩江航站。我和嫩江航站的观察员们共同标定一份标准的火场形势图,图中除原有山脉、河流和居民点外,我们标定的还有火场全部的火点、火线等,用红笔勾画出来;按照飞机投粮的经纬度,标明各扑火队的所在位置,并标示扑火队的番号,然后按标准图又标画了22张地图。
9月15日上午,我们首先将18支扑火队的所在位置和地前指的地点通报给机长并说明要空投火报袋(内装地图),同时结合观察火情。然后我们乘“伊尔14”飞机直飞火场。这是由两名女飞行员驾驶的,因初次在黑河区内飞行,航路不熟,特别是在边境地区飞行,非常谨慎。她们预报的航线是由嫩江至孙吴,然后沿逊别拉河至沾河口(逊河),再沿沾河流域南下,到都鲁河口东进火场,绕了一个大圈子。后来,机长看出我们对此航线的疑惑,她主动对我们说,“在边境上飞行绝不能越界惹事,我们将逊别拉河作为底线,首先不能越过这条河。”在飞机上,一位女领航员不断地到机舱内找我们核对飞行航线和地点。飞机围着火场转了几圈后,开始下降高度看到扑火队后再次盘旋而下,这时机长第一次按起警铃,意思是让我和观察员用备好的安全绳,拴在每个人的腰间,安全绳是系在机舱棚顶的两根油丝绳上,第二次响起警铃是让我们打开舱门,第三次警铃响时,我们将火报袋投下地面。我们历经4个多小时将火报袋投到18个扑火队。最后投到地前指。经过6天时间的扑火战斗,火场的面积不断缩小。各扑火队接二连三地向地前指报捷,扑火队进入火区后,首先用镰刀割下桦树条子,作为扑火工具(那时还没有灭火器),扑火队中的每个人挥舞着树条子,围在火线的两侧,沿着火线,一路小跑似的追着火头,拼命地扑打,直到扑灭火头,两侧人员才能会合一起。有时为扑灭一条火线,要跑上十几里路,打上四五个钟头,没有一点喘息机会,饿了啃上几口烧饼、咸菜,渴了就喝上河沟或洼地里有锈气味的存水。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扑火队,在扑打一处大火后已筋疲力尽,都躺在草甸子上,这时肆虐的火魔、巨大的火球又扑向参天的落叶松林内,扑火队长再一次动员起兵团战士,奋力冲向火海,沿着山脚,迎着火头拼命地扑打。这时扑火队长来不及割树条子,就脱下身上的衣服扑打熊熊的烈火,一件棉服打到最后只剩下衣领和半片前襟儿,在扑火队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陷阵下火魔终于被降伏。还有一支农场的扑火队正在围扑森林大火的边缘时,狂风骤起,火头转向,直向扑火队员所在的地方反扑过来,扑火人员面临的形势万分危急,带队人很快捋下几把干草点燃放起火来,并大声呼喊“全体扑火人员到我处集合”,瞬间,带队人面前被他点火烧成了一片黑黑的迹地,带队人接着命令大家都要蹲到迹地上,并将外上衣蒙在头上,这时凶猛的烈火烧到迹地的边上就戛然而止,使被围困人员全部得救。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