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24日讯 不拿工资,工作起来热情却极高,一次次推开贫困学生的家门,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把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身边,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微笑着坚强去生活。“范爷爷就是我们的‘及时雨’,我们有困难时他都会出现,伸手相助”,受过范希贵帮助的贫困学生都亲切地说。
今年64岁的范希贵是嫩江县企业工人,到退休年龄后每月领着不到2000元的工资。范希贵患有严重的心梗、冠心病,经常住院治疗,医生建议他少活动,警告说“病情很严重,随时都可能永久倒下”。尽管身体不好,范希贵还是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余热,担任了嫩江镇关工委主任助理、县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站副站长等职务,并组织成立了具有50余名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妈妈团,关注着青少年的成长。
4月22日下午放学后,记者跟随范希贵一同去探望他长期帮扶的贫困学生史美杰、史磊姐弟俩。一进门,姐弟俩就欢快地跑过来,像见到亲人一样开心,亲切地叫着“爷爷”。“范大叔对我们一家有恩呀,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们真的没法生活了”,姐弟俩的父亲感激地说。
由于种种原因,史美杰的家庭一直没有户口,而且家庭特别贫困,一直租房居住。她的母亲长期在外地照顾生病的父母,家里的生活靠父亲一个人打工来支撑。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几年,父亲又在打工时遭遇横祸,造成双腿严重骨折,落下了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一家的支柱倒下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吃住都成了问题。当时只有13岁的史美杰看到家徒四壁,父亲还无助地躺在炕上忍受着伤痛呻吟着,决定辍学打工,挣钱养家。“我去亲戚家的饭店洗盘子,一个月最少也能挣七八百元”,一席话说得父亲潸然泪下。
在史美杰家最危难的时候,范希贵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多次找到相关部门说明史美家的情况,为他们一家办理了农村户口,后又转成了城镇户口。为了让史美杰家生活能有保障,姐弟俩不至于辍学,范希贵还帮助她家申请办理了低保,每年能有1万元钱的资金救济。范希贵还协调县红十字会、爱心妈妈团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先后帮扶史美杰家近1万元的资金和物品。感受了社会的爱心温暖,史美杰姐弟俩的脸上也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他们刻苦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范爷爷及大家的关爱。
已考入理想大学的李婷婷至今还对范爷爷念念不忘,时常打电话问候他。李婷婷曾是嫩江高中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的父亲因患脑出血不幸去世,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她的哥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外出打工,母亲为了女儿上学带病做零活儿。懂事的李婷婷决定放弃学业走向社会出去打工。就在此时,范希贵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来做李婷婷的思想工作,“孩子你千万不能放弃学业,再大的困难有关工委、有你范爷爷帮你解决。”
第二天,范希贵就找到李婷婷的班主任说明情况并寻求到了校方的支持,学校将班级唯一的1000元助学金发给了李婷婷。为了能让婷婷更加安心地读书,范希贵又跑去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李婷婷家办理了廉租房补贴和低保,使李婷婷的家庭困难暂时得以缓解。并经过多次协调感动了一位商家爱心人士,愿意每月出资400元,帮助李婷婷完成学业,最终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范希贵经常拖着病重的身体四处奔波,磨破嘴,跑断腿,让一个个陷入阴暗的家庭重现曙光。去贫困学生家家访慰问,次数少的也有好几次,次数多的超过一百次。据不完全统计,在8年多的时间里,他动员私营企业老板和爱心人士共为190余名贫困学生捐款30多万元。
范希贵还邀请80多岁的复员军人刘玉清为学生讲革命传统教育课,受教育学生达7000多人次;他邀请立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春艳为学生上心理咨询课10多场,受教育学生达4000多人次。由于工作出色,范希贵曾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他的先进事迹被各种媒体相继报道。

范希贵(左二)和妻子探望史美杰姐弟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