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20日讯 农业部近日下发《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充分发挥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把农业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屏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事关建设美丽中国全局,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早已不见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情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甚至普遍存在,频频曝出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癌症村等新闻触目惊心,农村环境污染亟待治理、刻不容缓。
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来源广泛。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长期以来向农业农村转移排放,农产品产地环境堪忧;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风险。
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导致农村面源污染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基层政府对农村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等,又有农业生产者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监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因素。此外,农村“空心化”问题又导致治理力量严重缺乏,使农村污染治理难以形成合力。农村成为环境污染的低谷,环境保护的盲区。
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阻碍“美丽乡村”的建设,威胁农村居民的健康,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回应人民所盼的必然之举。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对种植业污染和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加快转变传统种植、养殖增长方式,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培训、宣讲等方式打造立体的农村环保宣传和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减少由农业生产生活主体造成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标准与法律,提高企业入驻农村的标准,重点支持生态经济、循环和低碳型工业、生态循环型农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遏制工业污染蔓延的势头。同时还要看到,这些污染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防治污染将是一场持久战。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和毅力,要做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拼搏,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