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正文
瑷珲旧时春节习俗拾零
http://heihe.dbw.cn   2015-02-15 14:02:39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东北网黑河02月15日讯 瑷珲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民国九年的《瑷珲县志》记载:“瑷珲汉满蒙回错居杂处,不啻家自为风,户自为俗。”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不同的民俗、风俗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瑷珲春节习俗。现在,除听“说部”、祭祖先、收年账等习俗渐行渐远外,还有很多的习俗在一直延续,如杀年猪、贴春联、邮寄明信片等,而瑷珲上元节更是名声远扬,已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杀年猪

  入冬以后老百姓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杀年猪。《黑龙江志稿》记载:“冬至前后即杀猪,冻之以供卒岁之用,中人之家无不有年猪一口,贫家亦多自养猪,以图一餐大肉。其食肉也,惟白片肉,大如掌重四两。其和于面食也,若包馅若饽饽,皆有肉杂以酸菜,富者一冬则屠十数猪,平时不食肉之工商,新年无不食肉。”“杀猪之日必互相请客,以尽欢,每人有食肉至一二斤者,前清以食肉为大礼,固关东之习俗。”对于吃不了的猪肉,除冰冻以外,还效仿南方做腊肉,“岁除以新宰猪肉,温度未退即装置缸内加椒盐等味,过十数日挂檐下曝以春阳,蒸食如火腿曰腊肉。”瑷珲的百姓喜欢猪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冬季漫长,除了窖藏土豆、白菜和腌制酸菜外,新鲜蔬菜无法存放,物价高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来瑷珲的李树棠在《东徼纪行》中记载:“出矿局西行十数步,转弯即北门大街,傍晚散步入市,见往来爬犁甚多,市上百货皆自远方贩运而来,价格腾贵,较天津加十倍至二十倍,鸡卵一枚售钱百文,生姜一两售钱四百文。”

  听“说部”

  在春节期间,瑷珲的满族等少数民族都会聚集一起听“说部”。“说部”满语称“乌勒本”,意为“满洲人段落较长的说唱文学”,属于满族及其女真先民传袭的古老民间口承艺术。讲唱“说部”者多由本族德高望重的人,“说部”内容广泛,上至远古神话,下至辽金时期契丹和完颜部金源故事、渤海时期故事,以及清初征罗刹、建瑷珲等风云往事,这些故事都糅杂于本族世代传讲的“说部”之中,以此来训育子孙、彰显家族的荣耀和源远流长。《瑷珲十里长江俗记》中记载:“乌勒本皆咏己事,不言外姓哈喇轶闻趣话。盖因祭规如此。凡所叙故事,与神案谱牒同样至尊,享俎奠,春秋岁列阖族祭仪中。唱讲者各姓不一,有穆昆达,有萨玛,而萨玛者居多。睿智金口,滔滔如注,庶弗及也。”对于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听“说部”是黑龙江沿江人民最热衷之事,人们往往在春节期间把酒吃肉,听得如醉如痴。瑷珲大五家子籍的满族学者富育光曾写道:“那时,村屯间鸡犬相闻,马群驰骋。逢年节鞑子秧歌走屯串户,若逢春秋祭祀,铃鼓声夜传十数里,不分亲族相邀共饮,亲如一家,有时一宿可赶马爬犁雪中连吃十数家的白肉血肠,乌春莽式舞更是宴席间乐事,各族竞相献舞,互不相让,通宵达旦。族中耆老和萨满们,怕族风日染汉俗,除将满文萨满神谕用汉字标音传教后代外,还以说古讲古吸引族众。孙吴县四季屯一代擅讲古者有当年九十高龄的清末遗老富常阿,臧太爷爷、吴太爷爷、何太爷爷、何太奶奶等都能讲《萨大人传》(萨布素将军)、讲雅克萨故事、讲萨满故事,有时连宿唱满语《音姜萨满》(即尼山萨满)等口碑说部。”瑷珲一带的乡民对传承“说部”的学者非常尊重,每到一处都会得到热情款待,“常夜过其舍,杀禽狍等做长夜谈,北方民族素有古风,客过家门不美食款待亦不放行。”这也与《黑龙江述略》等文献记载相符:“黑龙江城(即瑷珲)一带,过客到门必留酒食,肴不过猪肉鸡卵,以双上为礼,如鸡卵二盘猪肉亦二盘,饮酒则子弟执壶侍侧,酒不尽不去。此外他城亦仿佛似之。”

  收年账贴年画寄明信片

  到了民国初年,春节前除了收年账、贴年画,又有了邮寄明信片的新习俗。

  每到腊月年根,商家就开始收年账,林传甲的《龙江旧闻录》记载:“商家逢年底收账,既改阳历,遂收年账,叩门索债,趾错于道,是一不欠债者,乃得自由。商店欠账多以钱计,拖延久者则上年之钱,每两不过六吊余,及年底每两拾吊之谱,账愈久愈吃亏。至于新立各团体,皆如散沙,司会计者且既亏商款,盖商家不信团体,而团体遂失其信用,如团体迁移,人员组织,不负责任矣。俗谓年债为年关,过年如过关也。”

  对于年画,林传甲写道:“江省新年,市上出售图画甚多,皆粗率俚俗。其为人供奉者,如关帝像、财神像、观音像及狐仙像。其张之壁上点缀年景者,多戏文及小说之故事,不足入大雅之目。其取吉祥语者,不外升官发财耳。美人图尤俚,甚至有淫亵春册者,皆来自直隶,前经程将军咨行查禁。自兴学以来,有《修身图》、《博物图》为挂图者,渐改昔日俚俗而近于美术思想。革命以来,外人所印《中清事变战争图》销行甚多,亦可见风气之递进也,余将取《修身图》、《战争图》赠市上弄西洋镜者,令其改良,亦促进民智一端耳。”

  在这一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邮寄明信片也开始一时风行。“自邮政通,贺年信益繁,张学使时尚四六骈雅,已成弩末。然东西洋各国亦有贺年之柬,通用邮政明信片,民国成立,伟人日多,于是伟人之铜版肖像,先铜像而发现于世界,然所谓伟人,故有同学少年在,不如印吾本来面目,以与平生师友相见于万里外,亦乐事也,商务印书馆代印肖像邮信片既到,于是按日驰寄于各行省,以代年信,并遍送各友人及诸生,以为纪念焉,余既尊崇德国佛雷培尔肖像,他日将以此像刊于教科书者乎。”

  文人笔下的年俗

  诗人们将春节时期放爆竹、贴春联、敬神、献名帖拜年等习俗进行了生动描绘。

  清代诗人张光藻写道:“送旧迎新喜过年,家家门上贴春联。抱柴担水敲门入,先把添财喜语传。”

  诗人魏毓兰写道:“爆竹喧天乐岁除,马通烧后炭焚初。销金五彩桃符换,福字春联半楷书。”“鞭爆声喧献岁辰,米儿饮酒瓮头春。斋明盛服焚香早,都是攀鳞附翼人。”

  瑷珲诗人高兰(郭德浩)更是在《我的家在黑龙江上》饱含深情地对家乡瑷珲、对冰天雪地里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进行赞美,至今读来仍会心潮澎湃。他写道:“腊月里冷得……没有风没有雪更没有霜,老太太们从此便高卧在热炕头上!小伙子们爬起来天还未亮,那正是‘鬼龇牙’的时光;‘靰鞡草’铺进了靰鞡,再披起老羊皮袄把‘大哈’穿上!套上三套马的车,进城赶集去卖粮。装柴草,装大豆,装小麦,装高粱,老板子把鞭梢一响,啪……走上了积雪坚冰的道上,于是接二连三成百的排成了行;啪……啪……啪……老板子们卖弄着看谁的响?逞着强,各不相让;在冻僵了的空气中,重大的车轮,咕隆……咣当……辕马项下的大铜铃,丁零……丁零……老板子直着脖子喊,吁吁……上上……口里的气像兴安岭上的白云,随着老北风飘荡。把一年的血,一年的泪,一年的汗,一年的希望;从城里换回来红洋布、香水香、海蜇、海米、洋火、洋糖,一切都是来自东洋西洋!准备过年,准备过大年三十儿晚上!今年如此,明年还是一样!一年年的,一年年的,活下来了!穷下来了!他们不怨天,不怨地,只怪自己的气力还没卖的得当,只恨自己为什么只生了两个臂膀?只叹息着比下有余咱们不能比上,他等待,他相信,总有一天穷人有了翻身的希望!”

  《东徼纪行》对瑷珲春节期间的守岁、挂弓矢、团拜及贴对联、挂彩灯、走旱船、扭秧歌等一些习俗也有所记载。“晚间孟翁设席守岁,……闻黑龙江风俗,除夕悬弓矢门栻间。相传我太祖皇帝曾于除夕克强敌,帝业由此而成,诸属国艳颂之,遂沿为俗。”“六点钟起,盥洗,肃具衣冠,焚香敬神毕,会同徐孟翁既在局员司诸君团拜。履端于始,风从艮地起,主人寿年丰。”“午后往大街,东西铺户当街高悬红彩庆贺新年,望之如朱霞百道。”“下午有旱船二只,女装唱吉庆歌,来矿局大院徘徊容与,边徼节气甚迟,亦藉此点缀春景也。”

 
作者:刘 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春节出行 知晓这些行李禁忌
·春节谨防孩子“吃不消”
·临近春节市民扎堆理发
·市纪委:进一步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廉洁过春节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