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后,黑河更加冷起来。空气凉而脆,仿佛吹一口气,就要如冰一样裂开,带一声脆响。即便没有风,那种浸入骨髓的寒冷也让行人缩手抱肩,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两只眼睛。如果可以,只怕眼睛也要穿上厚厚的衣裳了。
在这最冷的时节,在这最难挨的日子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黑河也未能幸免,让人焦灼又痛心。所幸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响应,封城、封路、封小区,店铺歇业、学校停课、车辆限行、居民限制出入、全民核酸检测……
这个城市寂寞极了,仿佛演员表演正酣时,被导演莫名其妙地喊了“卡”,一切都停了下来。也就几日的光景,昔日的车水马龙像被一把剑齐腰斩断,宽阔的街道一下子空荡荡的。街道两旁还挂着大红灯笼,提醒着人们元旦刚过,旧历的新年将至,可往年应该有的热闹和氛围一点也没有。行人寥寥,且行色匆匆。贴着停业的店铺卷帘门,在清冷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冷寂萧索。
黑河人民再度开启了蜗居生活,为了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可总要有人逆风而行。
在防疫指挥部,决策者们为保一方平安,披星戴月,定方案,想对策,至东方肚白,熬到心力交瘁。多少个日夜,又有多少工作人员或长椅当床,或伏案而眠,甚至靠在椅背上便睡着了。疲乏至极时打个小小的盹儿,对他们来说已是奢侈。
在医院,在前线,医务工作者成了一个个披甲战士,冲锋在前,闪烁在防护服后的眼睛,疲惫而坚强。如今,已完成两次全民核酸检测,那种苦累和辛酸,无人能真正感同身受。
在居民楼前,党员干部们戴上红袖标,做起了值守小区志愿者,让鲜红的党旗猎猎飘扬在黑河大大小小的小区。他们,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扫码、登记、测温,一丝不苟。手冻僵了,哈一口气,搓一搓;脚冻僵了,就跺跺;过了饭时,便和着寒风一口口地吞着凉饭,可谁也没想到临阵退缩。
在社区,社区工作者们入户登记,逐一问询,废寝忘食,忙到声音嘶哑。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桌上的电话成了热线,每一个问题都要耐心解答,每一种焦灼都需要温暖抚慰。
在火车站、飞机场、高速路卡口和街道上,公安交通干警们彻夜坚守城市的出入口,严防死守我们可爱的家园。庄严的警徽上染了多少风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有他们在,我们便安心。
他们是谁的儿女,又是哪个小娃娃的父母?他们把时间和爱给了这座城市,却无暇顾及需要陪伴的亲人。我想,他们在走向这不见硝烟的战场时,定是不曾想过得失,因为计较得失的人便不会这样勇敢无畏。他们唯愿山河无恙,你我平安。
除了他们,还有无数不留姓名的普通民众,用自己微薄之力为疫情奉献拳拳爱心。爱心车队,捐款捐物的企业、爱心人士,为社区和志愿者服务的居民们,送鸡蛋,送热贴,送热汤热饭,每个人都说这微不足道,可每个人,每一种行为都具有那般强烈的温暖人心的力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每一个甘愿为疫情倾情付出的人,无不深爱着这座可爱的城市。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座城市里的微光。这千万点微光汇成一束光,能扫去阴霾,荡涤沉疴,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冬寒有尽,春日可期。我们都那样笃定地相信,在那束光的照耀下,在不久的将来,街市上终会重现人声鼎沸的热闹光景,缭绕起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终有一日,在黑龙江畔,在公园田野,我们肆意呼吸着新鲜而清冷的空气;或是带着些许醉意从小酒馆走出来,在门口寒暄道别;又或是微笑着和小商贩们讨价还价……
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坚守着的、分外珍爱着的城市,终会绽放如春般笑靥,拥抱这里的每一个人,就像——母亲拥抱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