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22时,日本南满铁路独立守备队河本末守中尉带领几个士兵把沈阳北部距北大营六七百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道轨炸毁,谎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这就是历史上的“柳条湖事件”。当日23时,日军悍然炮击北大营,大举进攻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指出,日本要变东北为其殖民地,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在这种背景下,边陲重镇黑河率先掀起了抗日斗争,初步形成了一个各界人士参与的全民奋起联合抗日的势态,在抗日初期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马占山
1931年10月10日,张学良敕令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任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立即率部从黑河乘轮船奔赴齐齐哈尔指挥抗日备战事宜。10月20日,马占山举行了就职典礼,22日发表《抵抗宣言》,并宣布: “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治安者,决以全力铲除之,以尽保卫地方之责。”
马占山将军半身塑像 马占山公馆提供
11月4日至11月19日,马占山领导指挥了16天“江桥战役”,以武器装备大大落后于敌,兵力不足敌三分之一的状况,击毙日军2000余人,击伤4000余人。
1932年4月,马占山又回到黑河。在黑河通电全国各地及国联调查团,揭露日军扶持伪满洲国的阴谋。5月15日,马占山率领抗日爱国武装从黑河出发,24日抵达德都(今五大连池市),28日到海伦,联合抗日组织做抗日准备。30日,日军飞机轰炸海伦。6月 1日,马占山部与日军激战后,日军平贺旅团占领海伦县城。6月12日,马占山遭日本侵略军松木、小泉部队攻击,7月27日马占山及其所部2000余人在庆城县东山里张河白砬子山口遭日军步、炮兵千余人的伏击,队伍溃散。马占山向东突围,摆脱敌人。29日,马部在罗圈甸子一带再次被日军包围,少将参谋韩述彭等17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31日,马占山率10余人突出重围,转战于德都龙门山一带整军再战。再次失利后,经海拉尔去苏联。
姚艮 李裕昌
1931年9月初,共产党员姚艮乘船到黑河看望伯父,利用其伯父姚介忱是黑河金矿监察局局长这种特殊关系作掩护,同各界人士交往从事地下活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就在这里开展起了抗日宣传活动。他不放过任何场合,到青年学生中、到戏院里、到马占山组织的抗日群众集会上去发表抗日演说。他还在地方报纸上发表抗日文章。后来他又同《民众日报》编辑、共产党员李裕昌一起,在伯父姚介忱的帮助下,从黑河盐仓缉私队弄来了一批武器,武装了一支黑河“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姚艮、李裕昌和进步青年陈大凡为黑河“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带领队员曾到瑷珲城一带查看地形,准备与日寇周旋打游击,决心抗战到底。
陈大凡
1932年4月下旬,姚艮通过伯父姚介忱,将该局内缉私队的40支枪献出来,组织了一支由进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50多人的黑河“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后来陈大凡被马占山委任为绥滨县县长,黑河“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队伍被陈大凡带到绥滨县,姚艮和李裕昌两人到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去争取苏联对这支队伍的支持。
1933年2月18日,在黑龙江下游江北的绥滨县境内的胡家柈子场即现在的中兴镇一带, “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与驻扎在富锦的日寇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战斗。
陈大凡带领的“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在胡家柈子场阵地前沿,同日伪军拼杀,经两天激战不幸身负重伤, “胡家柈子场战役”(今绥滨县中兴镇)保卫战以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寡不敌众失败了,陈大凡经苏联医护人员的抢救和治疗伤愈后,从萝北对岸渡江回国,没能找到自己的队伍,于1933年底辗转到了北平。在北平东北中学陈大凡遇到曾在东北抗联的黄埔军校学生、共产党员李向之,之后经李介绍,陈大凡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七七”事变爆发,陈大凡被党组织派到北平西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平西游击队,后改为八路军第五支队,抗日战争结束后陈大凡任黑龙江省第一任政府主席。
王鸿图
王鸿图,吉林省怀德县人。德都农务会长。 “江桥战役”期间,据五大连池市学者张太勤说:王鸿图曾致信马占山,表达了竭尽全力志愿抗日的决心。后来又亲自赶到齐齐哈尔面见马占山,马占山鼓励他要广泛联络各界抗日救国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出钱出力。王鸿图回到德都镇之后,以农务会长的身份,发起了各屯长和地方有识之士的集会,会上他吁请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无反顾地支持马占山抗日救国,与会者积极响应,很快就筹集到大批物资和大笔捐款。
1932年9月9日马占山到达龙门山,想到了离此地不远的王鸿图,决定去双龙泉屯。当王鸿图了解到部队眼下马匹、粮食、被服、药品不足时,即刻派人去准备粮食、衣服,并命人进街购买药品,派人连夜送到龙门山里。马将军在王鸿图家留住了一夜,第二天临别前拿出了一笔钱款,委托王鸿图再买些粮草和马匹。几天后,几十匹马和粮草很快筹办齐全,并指派可靠的长工,分期分批地在夜间悄悄地送入马部龙门山驻地,有力地支援了马部抗日斗争,后因汉奸告密发生了“龙门山惨案”,在这次“惨案”中被日寇杀害者除王鸿图、王鸿儒哥俩外,还有孙盛福、石岱、石占芳、李长春、刘德、王老四、徐打头的和周老二、周老三哥俩,共11人,还有汪有在这次“惨案”中死里逃生,他讲述了“惨案”的经过。汪有71岁病故,他是这一血案的直接见证人。
邓文山
马占山出国后,参加过“江桥战役”的邓文山率部退往深山密林,自发武装队伍坚持抗日斗争。1934年3月,伪满傀儡皇帝溥仪改帝号“康德”之际,邓文山组织250余名志同道合的弟兄,重新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大家都推选他为首领,称队长,报号“平康德”。下设8个分队,从此,一支与日伪为敌的抗日队伍出现在祖国北疆。
邓文山作战机智勇敢。他岀枪极快弹无虚发,不仅练就了双手打枪,还练就了骑马两支长枪轮番射击的本领。
1935年冬, “平康德”于查拉巴奇山与正在收剿“平康德”这支抗日队伍的日伪军打了一次遭遇战。敌我比例悬殊,日伪200余人, “平康德”仅有50余人。“平康德”——邓文山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带有四枪,两支手枪和两支步枪打个不停。弟兄们被邓文山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精神所感染,也个个如猛虎下山,一鼓作气,冲出了包围圈。
“平康德”不仅名震黑龙江,苏联对这支抗日队伍也十分关注,派特工人员韩东久与邓文山联系,于是邓文山等人到苏联考察了一个多月。
1936年4月,邓文山率本部返回德都一带,通知各部到北山集合。因泄密,1936年6月末,日伪军把邓部包围在北山森林中,在数倍于己的强敌进攻下,邓文山仍指挥自若,在龙门山、卧虎山、格拉球山等地打退日军数十次猛烈进攻。
1936年9月末,邓文山率领本分队迂回到茂山,后在10月上旬迂回到龙门镇附近时,又被敌追兵包围,经一天激战,损失很大,邓文山部仅剩20多人,被迫于10月中旬将队伍转移到家乡红花尔基屯北部山林中潜伏。
邓文山抗日义军队伍于1937年 4月初又重新组织起来。最初只有30余人,半年后发展到百余人。这支队伍仍报号“平康德”。
1938年5月与日伪棒槌山一战,邓文山被炮弹击伤头颅,撤出阵地不远即昏厥在地。邓文山受伤时正遇阴雨连绵,伤口感染,治疗又不及时,伤势越来越重,1938年6月4日牺牲,年仅34岁。
于文志
中共党员于文志瑷珲城人,1931年秋与哥哥于文华在哈尔滨商船学校学习期间,经冯仲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接受冯仲云领导,后经冯仲云批准,返回家乡,在黑河、瑷珲一带开展地下工作。
1932年4月初,马占山率部回到黑河开始准备第二次抗日,于文志报名参军,经批准从民政厅调到军中宣传处任宣传员,前去赴战场进行抗日。宣传处除于文志外还有付振铎、关奎福、刘文彬三人。5月15日,马占山率部出发,于文志他们在行军驻地到处张贴标语发放传单。7月末,于文志他们行军到了东山里白石砬子山口,发现日军追赶而来。第二日日寇飞机追来扫射轰炸,骑、炮兵疯狂围攻。马占山部仓促应战,几乎全部被敌击溃、伤亡惨重,所有驮子上的财物损失殆尽。于文志与关奎福二人幸免于难,乔装逃到绥化,后转至哈尔滨。
马占山突出重围后,在龙门山重整旗鼓,率部向讷河前进。马占山到达讷河后成立抗日第一军,自己兼该军军长。这时于文志也从哈尔滨找到这里,被分配到公署军需处工作。
当时时局急剧变化,马占山出国,于文志同一少部分人留下。于文志之前曾与陈大凡取得过联系,后来和瑷珲城李永绵等人一起奔赴绥滨,他们一路上组织抗日武装扩充队伍,与逼近绥滨的日军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进入苏联境内。
老五团
“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伤亡过重,阵地失守而告终。 “胡家柈子场战役”结束后, “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余部撤退至萝北境内,同马占山的“老五团”和其他义勇军会合,重整旗鼓,继续投入到了同日伪军作战中。
1932年5月,黑龙江省陆军马占山部三旅五团进驻萝北,团长刘斌率团部及第三营十一连驻县城兴东,营长王梦九率三营营部及所属第十连、第十二连、机枪连、炮连驻兆兴。官兵均佩红袖标,上书“天良救国,誓死杀敌”八个大字,以示抗日救国决心。同年6月8日(农历端午节),刘斌率团部移防兆兴。8月,步兵第七团在团长徐询率领下驻防太平沟、梧桐河,后移驻兆兴。刘斌移驻萝北间将几股土匪收编, “永好”编为十三团,由原首领郝某任团长; “三江”编为十二团,由原首领赵某任团长,均驻兆兴一带。此时五团扩编为第五旅,刘斌为少将旅长兼黑龙江陆军右翼指挥部总指挥,下辖五、七、十二、十三等4个团。其中五团在“九一八”事变前驻鹤立多年,1931年,调赴齐齐哈尔参加了“江桥战役”,1932年,回防鹤立。鹤立人民在日后日军大举入侵之际见到驻此多年的五团,称之为“老五团”。
1933年,东北军马占山部的老五团在萝北战败,团长刘斌只身退入苏境,一些爱国的下级军官和士兵,自动组织抗日义勇军,计有原排长刘振生带领的“中侠”队,原排长邱金海带领的“柱国”队,原班长带领的“阎王”队,原排长带领的“占中海” “青山”等队。这些义勇军,后来大都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
在抗日初期,以黑河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抗日队伍,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爱国青年包括爱国学生、爱国工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有的直接拿起武器成为抗日勇士,有的组织起来抗日队伍成为指挥员,有的为抗日队伍争取苏联的支持而奔波;有的创办《民众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抗日事迹, “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爱国志士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反日爱国情绪;有的创办了“抗敌后援会”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群众赞助和支持”。在抗日初期,以黑河为中心的抗日武装主要有东北军马占山部为代表的国民党抗日队伍,有中共党员姚艮、李裕昌和进步青年陈大凡为代表的“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有邓文山的“平康德”代表的绿林抗日队伍。在抗日初期,黑河人民及社会各界给予抗日队伍极大的关怀、支持与帮助,其代表为王鸿图。抗日初期,黑河可以说有了国共合作抗日的萌芽;有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初始;有了红色抗日队伍的雏形;同时黑河也是抗联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