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瑷珲江鱼杂谈
//heihe.dbw.cn  2020-08-06 10:10:50

  瑷珲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所临江段因水面宽阔、水势平缓,素有“十里长江”的美誉。“十里长江”盛产江鱼,《黑龙江外记》记有:“黑龙江江鱼,名不可枚举。”

  《瑷珲县志》中将水产鱼类按“巨鳞”“细鳞”“肉鳞”“无鳞”四类分之。

  巨鳞鱼有鲤鱼、鲫鱼、草根、鳡条等。

  鲤鱼,金鳞赤尾,江产者大而肥,重十数斤,其小者俗称为“鲤拐子”,为饭食上品。

  鲫鱼,青白色,扁身,多刺,巨者尺余,味美。

  草根,即鲩鱼,《盛京通志》记载:“似鳟而大,身圆,肉厚,有青白二色,俗呼草根鱼。”县志描写:“巨者长四五尺,江冰初泮,此鱼正肥,可作生啖。”

  鳡条,古称“贤鳏鱼”,头锐额黄,身类木棒,重至三四十斤,其性情凶猛,“恒破网而走”,渔家称为“金头大王”。

  细鳞鱼有鳟鱼、哲罗、白鱼、鳊花鱼、鳌花鱼、胖头鱼、葫芦嘴子等。

  鳟鱼,《盛京通志》记述:“身圆而长,赤脉贯瞳,俗呼赤眼鱼。”

  哲罗,亦名“哲禄”“遮鲈”“赭鲈”等,《龙沙纪略》记有:“遮鲈鱼,类白鱼,而首锐无骨,味若鲈。”圆身细鳞,有骨无刺,重者十数斤。

  白鱼,即鲌鱼,俗称“岛子”,喙锐,窄身,扁腹,首尾上曲,多冗刺,大者长六七尺,肉肥而味美。

  鳊花鱼,即鲂鱼,缩项,穹背,扁身,阔腹,白色如银,肉薄,多刺,大者二三斤,味腴美。

  鳌花鱼,即鳜鱼,又称“拗花”,似鳊,腹尤阔,肉厚而刺少,脊有三鳍,甚劲,通体淡绿色,腴美过于鳊花。

  胖头鱼,即鳙鱼,似鲤而鳞细,面部甚宽,大者长二三尺,鱼出水便死,谷雨节后最肥,味厚重。

  葫芦嘴子,也叫“胡罗”“葫芦籽”,短身,大腹,多刺,味苦。

  肉鳞鱼有鲟鳇鱼、曲蜊蚨鱼、大马哈鱼等。

  鲟鳇鱼,县志记述:“俗称黄鱼,亦曰鲟鲤鱼,头粗与身等,其长半于身,长鼻上昂,如袋仲长出鼻外,缩则近于颔下,鳞黄色,身多横断,痕如人背脊间骨,肉白,多脂,骨柔而脆。”鲟鳇鱼体型巨大,康熙曾亲笔书《御制鳇诗》:“更有巨尾压船头,载以牛车轮欲折。”徐珂在《清稗类钞动物鲟鳇》中记述:“大者丈许,重可三百斤。”《竹叶亭杂记》记述:“一鱼头大者须以车载之。”《黑龙江外记》记有:“大者首专车。”鲟鳇鱼头脆骨为饮食上品,关内尤为珍视,《黑龙江外记》记有:“鲟鳇头骨关内重之,以为美于燕窝。”《竹叶亭杂记》记有:“嘉庆十年前,此物甚贱,自京中以此骨为美品,鱼头遂不肯售,竞相晾晒发卖,而价亦特贵。”

  曲蜊蚨鱼,又称“七里浮子”,无鳞而骨脆肉白,味甚鲜美。

  大马哈鱼,古称“达布哈”“达发哈”“打不害”“达马哈”“答抹哈”等。县志记载:“其齿利,鳞腻,灰黑色,脖下有紫条,腹多子,大如黄豆粒。肉肥美,行必逆流,每岁由海入江,由江入河,秋末上江。”大马哈鱼数量极多,《黑龙江外记》记述:“至霜降节跃跃于呼玛尔河,不下亿万头。”县志中说:“昔年,鄂伦春人以叉挑上岸如积薪,食卖不尽则饲马。”不仅鱼肉美味,鱼籽更是佳肴,《盛京通志》记叙:“腹中子大如玉蜀黍。”《地学杂志·塞上旧闻录》记有:“卵珠红色,烹食肥美。”其鱼皮还可制衣,《扈从附录》记载:“乌稽人取其肉为脯,裁其皮为衣,无冬无夏,袭焉。曰光映之,五色若文锦。”《柳边纪略》记有:“其皮色淡黄若文锦,可为衣裳及履袜,贫者多服用之。”大马哈鱼炖冻豆腐是清代时瑷珲百姓的一道特色美食。

  无鳞鱼有鲇鱼、鮠鱼、鳝鱼、鳅等。

  鲇鱼,大头扁口,口旁有二肉须,色青白,春时味最肥美。

  鮠鱼,俗称“槐子鱼”,头大,腹肥,尾扁而窄,似鲇而大,背黄,腹白,口旁四须,巨者长五六尺。

  鳝鱼,形似蛇,腹黄。

  鳅,俗称“泥鳅”,似鳝而短,色黑黄,身圆而细。县志记述:“鳝、鳅土人均不食。”

  瑷珲江鱼价低,夏季最为便宜,是清代时期当地贫苦人家的主要食物,“贫家买一尾老幼当饭”。每年的五月份,家家户户都买来鱼,剖开系绳挂晾在屋檐,称为“晾鱼胚子”,常年食用。

  瑷珲江鱼产量大,就连冬季在江面上凿冰眼下网所获之鱼也很可观。全年只有在三伏天歇网,据记载这个时期渔网下水易烂。

  捕鱼的渔具主要是网和片钩。最大的网是拦江网,称“汤网”,宽约十数丈;其次是“波网”“把网”,各宽七八丈不等;再次是“袖网”,是冬天时凿冰捕鱼的用具;再小些的还有“丝挂子网”,以丝制成,“缆之水际,小鱼皆缘挂不能脱去。”片钩,也是冬季时凿冰捕鱼的用具,“柄以长竿入冰窟内旋转之,鱼顺水势,成聚旋涡中,以钩出之。”

  渔民在捕鱼生产中也积累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如《黑龙江外记》中便对捕获重达数百斤的鲟鳇鱼方法进行了详细记述:“捕之之法,长绳系叉,叉鱼背,纵去,徐挽绳以从数里外,鱼倦少休,敲其鼻,鼻骨至脆,破则一身力竭,然后戮其鳃使痛,自然一跃登岸。”

  时至今日,瑷珲江鱼仍是当地最特色的美食,开江时节品江鱼,不仅是外来游客的一种美食体验,更是瑷珲当地人的一种情怀。

 
作者:初丹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他壮烈的牺牲了
· 霍龙门大捷
· 从瑷珲走出去的抗日英烈徐荣奎
· 神秘的老羌城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