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神秘的老羌城
//heihe.dbw.cn  2020-08-06 10:10:46

神秘的老羌城

——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七)

仆固府君墓志铭与西沟古城的关系探颐

  治东北史地大家魏国忠先生和治西北史地学家杨富学先生连续发表了数篇文章,他们解读外蒙古地区发现的唐代仆固乙突墓志碑中碑文考证中,填补了许多治东北史地的学术空白。其中对碑文中所提到的“东击靺鞨”进行了非常详实的考证,这对确认西沟古城的文化属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如魏国忠先生指出:“由于黑水靺鞨人所固有的‘恒为邻境之患’的传统,其势力的扩张并不限于牡丹江流域中游一带的拂涅部故地,以及阿什河流域的安居骨部故地和那河流域上游一带和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地带的拉林河流域的伯咄部故地;也完全可能利用此前东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政权相继败亡后、黑龙江流域西部地带一时之间并无新的强大势力出现的机遇,而逐渐地向邻近的达末娄、乌罗护、室韦诸部的地界进行蚕食和扩张,即将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松嫩平原的一些地面;不止于此,似也不能排除其向今大兴安岭地区一带进行扩张的可能性,甚至于岭西一带的霫部或白霫都有可能成为其蚕食和渗透的目标。这都表明,在高丽灭亡后的十来年间,主要是由于黑水靺鞨人的四出扩张活动而使当时的黑龙江地区处于动荡不定的局面,从而给各族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干扰。”由于渤海国挤占了黑水靺鞨原有的松花江流域,迫使黑水靺鞨向北、东、西三个方向退却。尤其是向西侵占室韦的东部,今天的瑷珲地区成为黑水靺鞨的辖地,室韦则向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地带迁徙。于是,唐朝为了阻止黑水靺鞨向西扩张,就组织了九部联军东征靺鞨的重大战役。其中的仆固部则成为东征靺鞨的重要力量。

  东征靺鞨的事实,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尚没有发现更多的线索,但是在2009年夏季,蒙俄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地区的中央省发现了重要的石碑,其碑文中有“东征靺羯”之语。无疑,这是验证了魏国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尤其是对解释黑河市瑷珲区西沟古城的出现的时间与历史背景,有了较为重要的旁证。为了更深入一步了解石碑的发现经过,我们根据台湾《中原与域外》杂志上刊登的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所撰写的文章中引用了该碑文。

  根据台北《中原与域外》杂志,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2012年出刊,介绍了2009年夏天,蒙俄考古队在蒙古中央省扎马尔县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重要的唐代墓志铭[1]。墓志为正方形、石质,边长75cm×75cm。志盖篆体文字为“大唐金”“微都督”“仆固府”“君墓志”,墓志首题为“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仆固府君墓志铭并序”。墓志共28行,行31字。即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仆固府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乙突,朔野金山人,盖铁勤之别部也。原夫石纽开基,金峰列构,疏枝布叶,茂族豪宗,跨龙城而表盛。亦有日磾纯孝,泣画像于汉宫,日逐输忠。求诸史谍,代有人焉。祖歌滥拔延,皇朝左武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父思匐,继袭金微州都督。并志识开敏,早归皇化,觇风请谒,匪独美于奇肱,候日虔诚,本自知于稽颡。公幼而骁勇,便习驰射,弯弧挺妙,得自乘羊之年,矫箭抽奇,见赏射雕之手。及父殁传嗣,遂授本部都督,统率部落,遵奉声教。回首面内,倾心尽节。俄以贺鲁背诞,方事长羁,爰命熊罴之军,克剿犬羊之众。公乃先鸣制胜,直践寇庭,无劳拔帜之谋,即取搴旗之效。策勋叙绩,方宠懋官,诏授右武卫郎将,寻授护军,封林中县开国子,俄除左武卫大将军。至麟德二年,銮驾将巡岱岳,既言从塞北,非有滞周南,遂以汗马之劳,预奉射牛之礼。服既荣于饰玉,职且贵于衔珠,厚秩载隆,贞心逾励。及东征靺鞨,西讨吐蕃,并效忠勤,亟摧凶丑。裒录功绩,前后居多,寻除右骁卫大将军,依旧都督,加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频加宠授,载践崇班,迈彼毡裘之乡,参兹缨冕之列。光膺启国,既锡茅土之封,趋步升朝,且曳桃花之绶。方谓高情壮志,媲金石而同坚,岂图脆质小年,与风露而俱殒。奄辞白日,长归玄夜。以仪凤三年二月廿九日遘疾,终于部落。春秋卌有四。天子悼惜久之,敕朝散大夫、守都水使者天山郡开国公麴昭,监护吊祭,赙物三百段,锦袍金装带弓箭胡禄鞍鞯等各一具。凡厥丧葬,并令官给,并为立碑。即以其年岁次戊寅八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永窆于缬碖原,礼也。生死长乖,哀荣毕备,深沉苦雾,方结惨于松茔,飋悲风,独含凄于薤铎。对祁连而可像,述德表功,乃为铭曰:西歭葱山,北临蒲海,土风是系,英杰攸在。叶贯箭锋,花分骑彩,孙谋有裕,祖袭无改。束发来仪,腰鞬入侍,天德斯溥,人胥以洎。献款毕同,输忠靡异,临危效节,致果为毅。畴庸启邑,疏爵命官,从军拥旆,拜将登坛。赫弈光显,荣名可观,方奉明时,遽归幽穸。壮志何在,瓌容共惜,鹤陇俄封,鸡田罢迹。月落无晓,云来自昏,鸟切响于鸿塞,人衔悲于雁门,庶清尘而不泯,纪玄石而长存。”

  对于上述碑文的考订,除了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的上述文章外,主要是治西域史地研究的著名学者杨富学先生与东北史地大师魏国忠先生,二位先生对该碑文的考订各有侧重,杨富学先生主要针对墓志的主人仆固乙突的家世及其内回鹘九姓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考证。并对铁勒部的分布进行了校雠[2]。魏国忠先生则从碑文中所见的“东击靺羯”一语,进行了全背景下的历史背景的考证,尤其是对于唐朝派遣仆固乙突率邻近部落,诸如达末娄、乌洛侯、室韦等族;组织了一场阻止黑水靺鞨向西扩张的东征靺羯之役。这里碑文中明确用的是“东征”而不是“东击”,而“靺羯”即所谓“靺鞨”,更进一步说明这个时期的靺鞨在黑龙江流域的就是黑水靺鞨。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征伐战或征讨战,乙突是代表唐朝对黑水靺鞨进行征讨,绝不是一次战役所能够解决问题的大型战役。

  应该说,这是由许多个小的战役构成的一次远征之役。此时的靺鞨已经不是靺鞨七部时期的靺鞨,而是在靺鞨七部彻底的分化以后形成的南北两大部落,即南部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北部黑水靺鞨强盛时吞并周边诸部,如安车骨、伯咄等部均被黑水靺鞨并合,建立了强大的十六部落联盟。唐朝为了分化黑水靺鞨与渤海的关系,在黑水靺鞨中设立了黑水军、黑水州与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向松花江以南发展的势头被渤海国及唐朝所阻。于是,黑水靺鞨则开始沿着黑龙江流域向中上游地区发展。由此,黑水靺鞨就势必与黑龙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室韦、达末娄、乌洛侯等族发生了冲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居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包括嫩江上游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地域的室韦等族;在唐朝的统一带领下联合多部开始了东击黑水靺鞨的征讨战。于是,在仆固乙突的墓志铭中所出现的“东征靺羯”实际上就是东征黑水靺鞨[3]。仆固乙突是铁勒部人,亦即铁丽,又写成丁零,也是辽金时期的敌烈部。仆固乙突死后被埋葬在自己的故乡即唐代的金微州之地。碑文记载了仆固乙突是死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由此可以推断他所率领的东征靺羯(靺鞨)大军的时间只能在此前而不会在其死后,我们推断当在高句丽被灭亡后总章元年(668年)。也就是说,仆固乙突率众征伐黑水靺鞨的时间不超出668年至678年这十年间。因为,高句丽被灭亡后,东北南部、中部出现短暂的真空。黑水靺鞨人趁机西扩、南扩,并占有了松花江流域中游和下游,以及黑龙江流域的中游地区,甚至包括了嫩江上游地区,而黑河地区所属的西沟古城、四方山古城、河西古城、西石砬子古城、库尔滨河古城等等可能就是黑水靺鞨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时所建立重要军事据点。黑水靺鞨势力的做大不仅使得周边其他部族受到了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唐朝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上游的所控地区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仆固乙突墓志发现的最大意义,就是重新确定了唐代金微州的所在地的问题,同时也是考证铁勒诸部的分布地域。特别是纠正了由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将金微州确认在蒙古东部的肯特山一带,即今鄂嫩河流。“由于仆固乙突墓的发掘和仆固乙突墓志的出土,我们可以肯定地知道,仆固部的中心地区应在今蒙古国中央省与布尔干省交界处的图拉(即土拉)河流域,比过去学者估计的要靠西。以此为基准,铁勒各部的位置都要重新考察。”[4]黑河地区的西沟古城很可能就是建于黑水靺鞨西进,唐军东征靺鞨的时间段内。因为,西沟古城南北二城的建筑特点,及其选择的地理位置,以及大量发现的穴居坑都说明黑水靺鞨的文化已经在这里出现。

  唐朝灭亡高句丽之后,立即在其地分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并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将高句丽故地置于唐朝的直接管辖之下,并大有继续向东北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朝政府利用铁勒部及其周邻地区各部族由西向东沿黑龙江流域上游直捣黑龙江中游地区的靺鞨,此为东征靺羯之役的历史背景。其具体东征靺羯时间可能在673年前后,进军路线是由西向东。乙突实际上是作为这次唐朝政府委派的铁勒等诸部联军的指挥官,他所率领的诸部联军实际上是沿着黑龙江上游沿江而下,水陆并用东征靺羯(黑水靺鞨)。与此同时,唐军可能也在嫩江上游一线布置了由契丹、室韦、乌洛侯等部族的联军,以防黑水靺鞨西串或南下。唐朝在东征靺羯取得战果后看到了居住在嫩江以东,黑龙江以西之地居住的北部室韦的九姓是值得利用的力量,于是加强了唐朝在北部室韦地区的控制,设立师州。此后,公元八世纪初,唐朝在东北地区看到了渤海国崛起,要想控制渤海国做大,唐朝又及时调整了方略,即与黑水靺鞨联合控制渤海国,并在黑水靺鞨地设立黑水州、黑水军与黑水都督府,在嫩江流域上游设立室韦都督府,在渤海国设立忽汗州都督府、在松花江流域设立安静都督府,并将上述都督府分置于营州、安东都护府管辖,黑水靺鞨西进受挫,便积极加强其沿牡丹江南下和沿松花江南下的意图,很快便占领了大片土地。黑水靺鞨的不断做大导致了唐朝营州方向的注意,并开始阻止其南下。于是,就发生了唐朝与黑水靺鞨在粟末水之战事件发生[5]。

  黑河地区的西沟古城当然受到了室韦都督府的管辖,室韦都督府辖区,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一带。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室韦族诸部逐渐被契丹人所吞并或与之融合,室韦都督府也随之解体,前后存约百余年。继唐朝之后的辽朝在吞并了南部室韦之后,为了统治北部室韦等诸部,又设置了辽朝室韦国王府。

(待续)

        [1]见,台北《中原与域外》,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2012年出版,无作者名。2009年夏,由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的敖其尔(A.Ochir)教授和俄罗斯考古学家丹尼洛夫(S.V.Danilov)率领的蒙-俄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的中央省(TvAimag)扎马尔县(ZaamarSüm)的ShoroonBumbagar地方,发掘了一座大型唐代墓葬,出土各类器物770余件。从所出墓志看,墓主人为仆固乙突。仆固乙突墓的外垣长宽110m×90m。墓高5-6m,墓封土堆的直径为30m。墓室底部距地表6m。墓室长宽3.6m×3.5m。墓室内的木质棺椁中有男性骨骇一具,棺椁外有陶俑和木俑70余件。陶质骑马俑和站立俑与唐墓通常所见者基本相类,木俑一部分带有麻布衣裙,一部分没有。木质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动物俑,如山羊、马、鹅和鱼等等。

  [2]见,杨富学《西与研究》《唐代仆固部世系考——以蒙古国新出土仆固氏墓志铭为中心》,2012年,1期。墓志称仆固乙突死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年四十四,则其生年应是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金微州设立时他已经十三岁。

  [3]见,魏国忠《浅议黑水靺鞨的勃兴》《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4期。

  [4]见,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中原与域外》《蒙古国出土的唐代仆固乙突墓志》2012年6月。

  [5]见,魏国忠《唐与黑水靺鞨之战考》《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3期。

 
作者:王禹浪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他壮烈的牺牲了
· 霍龙门大捷
· 从瑷珲走出去的抗日英烈徐荣奎
· 神秘的老羌城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