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糯玉米“种出”甜蜜生活
——北安市杨家乡贫困户在鲜食玉米产业体系中受益
顶着炎炎夏日,沿着一片玉米地记者来到北安市杨家乡7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倪金山家中,正和老伴吃午饭的倪金山迎了出来,一边热络地招呼我们坐下,一边乐呵呵和一同前来的干部开着玩笑。老人十分健谈,对自家日子的巨大变化如数家珍:家里最大的收入来源是3亩甜糯玉米,最少收入9000元,就种在自家房前和亲属家闲置的园子里。除此之外老两口有16亩地,流转出去每年能收入8000元,还养了30多只扶贫鸡和10多只大鹅……
伴随倪大爷的叙述,大家一起来到倪金山的玉米地,老人一边走一边随手拔起地上刚刚长出的杂草,捧着玉米肥厚的叶子仔细查看有没有病虫,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般精心。他说:“可别小瞧这一片小小的玉米地,我们种的甜糯玉米不是按斤卖,而是按穗卖的。一穗玉米能卖到一元钱,一亩地能收入3000元呢。”
提起他的“玉米经”,倪金山更是滔滔不绝:“甜糯玉米种植过程可以说是精耕细作,我们只施农家肥,不喷一滴农药,全部都是人工除草。”这样种出的甜糯玉米口感黏香鲜嫩,且富含大量有益物质,长期食用有不错的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在去年举行的北安市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杨家乡的10万穗甜糯玉米一抢而空。
倪金山看到长势喜人的甜糯玉米笑逐颜开 高 鑫摄
杨家乡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是世界珍贵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杨家乡党委政府将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集思广益,针对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限制,结合本乡区域资源优势,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发现甜糯玉米种植技术简单、市场销路好,但需要人工精耕细作,非常适合贫困户房前屋后菜园子种植。
这个乡通过“企业+精准扶贫户”的模式,将全乡贫困户全部纳入“北杨农庄”鲜食玉米产业体系,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甜糯玉米种子和技术,鼓励种植,有效解决了农户缺技术、缺资金的困境。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在三个行政村建设三个玉米加工厂,注册“北杨农庄”鲜食玉米商标品牌,采用集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围绕“软包玉米罐头”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组织化和统一纯正品种、统一规范种植、统一科学管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合作营销的“四化五统一”要求,采取一个乡级政府负责指导,三个行政村建设三个玉米加工厂,七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户实现精准对接的“1+3+7”的模式,让每一户精准扶贫户加入到集体产业中来,建立带动群众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逐级负责、层层管理,重点在“软包玉米罐头”的宣传、商标、包装、管理、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在科学选址,绿色种植,精心培育,确保鲜食玉米无药害、无化肥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着力打造杨家乡“软包玉米罐头”产业的标准品牌,形成“政府搭台、产业唱戏、扶贫受益”的格局。
这个乡干部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鲜食玉米加工厂每日用工量80-120人,按每人120元收入计算,加工时间一般可持续20至30天,每年可实现发展劳务经济收入近40万元。目前,杨家乡年产150万穗甜糯玉米,“北杨农庄”鲜食玉米在北京、天津线上及线下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开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