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做到贫困户的心坎里
——记爱辉区瑷珲村驻村书记王天阔
“我家负担特别重,老人卧床不起,需要长期吃药,2018年工作队帮助我把地入了合作社,还资助我开个熟食店,收入增加了,奔小康的劲头儿也足了。”爱辉区瑷珲镇瑷珲村村民王俊英逢人就念叨,没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没有队长王天阔,就没有她家现在的好日子。
2015年9月,26岁的王天阔被派驻到瑷珲镇瑷珲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5年来,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谋划脱贫致富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扶贫驻村干部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组织所托,在扶贫工作的最前沿绽放青春光彩,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当上扶贫工作队队长的第一天,王天阔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贫困户的心坎里。他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对贫困户进行走访,为102户贫困户建立详细的信息资料,了解困难情况和脱贫愿望,对其家庭成员、生产生活条件、贫苦程度、思想动态开展细致调研,分析致贫原因,梳理困难问题,对于缺乏技能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有针对性地制定以业脱贫、以补脱贫等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因人施策”。
为了让村民的钱包真正鼓起来,驻村后,王天阔经过深入走访调研,确定以“村社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切入口,把种植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两社联合,全民入社,以“支部+两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促进群众脱贫增收。合作社组建当年全村入社率即达到了100%,每户平均直接减少生产投入3.2万元,2019年实现人均收入1.2万余元。同时,农机合作社按照每股资金5000元入股分红的形式,每股净分红1880元,年收益率37.6%。如今,农机合作社已跨入省级规范社行列,王天阔又在研究如何做好合作社农产品精深加工这篇大文章。
为了激发群众脱贫潜力,焕发党支部活力,王天阔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把能致富、能带富、能力强、想干事的青年人发展为党员,使这些有闯劲的青年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先后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7人,发展党员4人。同时,他立足村情民意,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从群众期盼的村内卫生和基础设施入手,研究制定了《瑷珲村村内卫生责任制度》,成立了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驻村工作队为主的义务劳动队,每两周进行一次村内“路、树、墙、沟、院”的全面综合治理,使村内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已解决问题241件,开展卫生整治专项活动97次。
王天阔在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同时,不忘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妻子”等一系列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文化大院为载体,每年开展以迎“七一”、庆“八一”等联欢主题活动,举办瑷珲镇首届贫困村联合党日即党建及脱贫攻坚知识竞赛,村民围棋、象棋、跳绳、拔河趣味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不断完善村民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将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周边村屯经验作法,协调市、区农业技术专家为瑷珲村举办技术培训讲座42次,并对合作社进行实地指导培训,农机手、种植户合作社全体股东成员培训面达到100%,实现了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同步。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王天阔号召成立了党员先锋宣传队与志愿者服务队,配合镇包村工作组开展工作。他自费1.5万元为村内贫困户、老弱病残户和镇政府工作人员购买了N95口罩500只,体温计45支、消毒液40瓶、一次性医用口罩80只。受疫情影响,贫困户的木耳、扶贫产业灵芝产品滞销,王天阔探索发展乡村网红经济,与瑷珲镇北三家子村拥有60万粉丝的乡村网红“老肥”俞良峰一起进行网络直播带货,短短一个半小时帮助农户卖出灵芝切片、灵芝牙膏、灵芝皂、木耳7万余元,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