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五抓”快进键助力“战疫”稳运行
我市十类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95.3%,列全省第九位;员工返岗率94.3%,列全省第四位;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列全省第二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线作战”,科学研判,理性决策,连续出台“硬核”举措,加强分类指导,细化措施办法,为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堵点、突破难点、克服痛点,确保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记者近日从市工业信息科技局获悉,目前,我市十类重点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实现了应开尽开、应复尽复。
抓强化领导,着力构建组织基础。为确保一季度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我市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自2月10日复工复产启动,市工业信息科技局等11个部门组成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组,及时下发各类方案、通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按照复工复产“十个必须”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实现复工复产现场督导、开复工方案预审和企业疫情主体责任协调统一。
抓精准应急,适时推出组合招法。为了更好地把握复工复产节奏,我市坚持分区分级、精准管控、分类分业、有序恢复“十六字”原则,制定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安排表,分区分级、分批分时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建立了市县(市、区)复工复产联系机制,对已复工企业适时开展“回头看”工作,着重对疫情防控措施、宿舍食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巩固复工复产形势。以做好跨境输入防控工作为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点对点接送”等生产机制,邮政行业坚持“五到位”防控机制,形成合力抓发展工作格局。
抓纾难解困,有效释放内生动力。为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市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及时完善、推出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并有新的发展。我市及时梳理了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方面政策100项,从减免税费、增加信贷投放、降低经营性成本、缓缴资金等多个维度,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并积极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申报使用省稳企稳岗基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尽快恢复生产,降低损失。其中,爱辉区积极落实税款延期缴纳政策,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房租减免政策,为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返还6个月职工上年度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等政策,设立2亿元市级稳企稳岗基金,引导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步伐。
抓转变机制,务实完善保障条件。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大力推进“网上办”和“不见面”审批模式,组织296家企业开展线上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5295个,为6户企业办理劳务派遣许可和劳务派遣资质延续,累计为黑河市老城区污水给小管网改造、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基础设施工程(一期)项目等7个项目实行容缺审批。利用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企业应急诉求平台和紧急事项热线,24小时受理工业企业诉求。为生产企业和计划开工企业发放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同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对复工企业、重点项目物资运输车辆,快速检测、快速通行,开辟道路交通运输“绿色通道”。
抓试车产业,巩固提升冰雪品牌。在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我市高度关注产业链协同复工。诚挚邀请车企通过相关检测后到黑河进行寒区汽车测试工作,成为启动疫情期间寒区试车的“先手棋”,强力保证黑河2019—2020试车季的圆满收官。为外来试车人员确定“专属”疫情防控方案,特事特办,在保证封闭隔离的前提下,正常开展寒区汽车测试,为车企抢工期、保下线。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结合边境地区实际,加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力度,坚决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巩固复工复产成果,不断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提高开工率、增加达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