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卫同行”:改变不良习惯 打造整洁环境
——我市爱国卫生月活动成效显著
全市各县(市、区)共组织出动人员7.1万人,发放宣传资料36.1万份,清理居民小区1750个,出动车辆8500台,清运垃圾19.8万吨……在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我市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垃圾分类等工作中,以清理垃圾、防疫值守“两结合”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
我市紧紧围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展舆论宣传,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方式开展宣传报道,共发布各类宣传稿件、宣传口号1800余份;利用网络播放转发健康教育信息2万余次,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短视频1.5万余次;悬挂宣传条幅2万条,张贴宣传标语1万条,设置电子屏1500块、健康教育专栏500块、宣传墙100个、宣传板500个、宣传展架50个,印发疫情防控宣传单100余万份,营造了“爱国卫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浓厚舆论氛围。
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我市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四大行动”,期间,市爱卫会及各地爱卫会分别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城区的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宾馆、餐饮业、农贸市场、超市等地进行督导检查,有力推动爱国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治行动中,严格遵循“五加强”“七不宜”要求,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实施消杀作业,做到办公场所公共区域消杀全覆盖、无遗漏;每天进行湿式清扫保洁,勤开窗、多通风,要求工作人员勤洗手、戴口罩,工作期间少串动、保持距离交流等;面向在职在岗职工实行按日配发口罩,对保洁人员实行按需配备消毒物品,严格执行进出办公楼人员“扫码+测温”。
在社区环境治理行动中,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各地环卫部门和保洁公司设置散落垃圾回收车,采取“错时轮班”的模式,每天及时清理清运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成立居民小区消杀组,每天对居民小区垃圾桶及楼道内进行消毒杀菌;重点整治城乡接合部和市区死角,特别是隐蔽垃圾点等环境卫生较差的区域;结合全省旅发大会和春季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改善重点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村庄村容村貌,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行动中共出动12849人次、车辆3227台次,清理垃圾6086吨、清理庭院30623户;清理私搭乱建207个、清理水泡14个、垃圾39.1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93吨,有247个村垃圾得到治理;全市农村100%建立了农村保洁制度,实现定期清扫。
在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强化市场超市主办方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开展卫生大清扫并自查;实行派驻专人管控市场、超市,规范卫生保洁,消毒、晨检、体温测试四项重点工作,强化属地管理;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重点查验畜禽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严禁销售野生动物及活禽交易的违法行为;加强价格采集及监测;加强一次性购物手套在购物过程中的使用,鼓励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快捷结算方式,实行无接触销售;利用喇叭、广播等循环播放消费警示,加强人流疏导,防止人员聚集。
在重点场所环境清洁行动中,按照分类实施、精确防控的原则,开展以机场、火车站、客运站为重点的环境清洁行动,按到港和出港航班、车次、客流量配备保洁人员,增加清扫频次;加强对餐饮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中隔离点、养老机构、福利院、监狱、看守所等重点场所的餐饮安全监管;对无法进入封闭场所内检查的,充分利用网络、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手机、电脑传送台账、晨检记录照片、消毒视频等对其进行远程监督并建立电子监管档案;抓好小餐饮店、小作坊、小熟食店、流动摊贩、早夜市餐饮点等重点卫生场所卫生管理,确保市民饮食安全。
下步,我市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重点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和市区垃圾死角为主攻方向,扎实有效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逐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爱卫意识不够的现状,建立爱国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谐的城乡环境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