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拉·昌兴,清末达斡尔族著名文人,因精明练达和可信任,被委以巡边重任;《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是敖拉·昌兴受清政府委派巡察东北边界后,依所见所闻以达斡尔族民间吟诵体韵律诗——“舞春”的形式撰写的满文长篇叙事诗
清咸丰年间的一次特殊巡边
——敖拉·昌兴的《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
清政府的东北巡边制度,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明确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为了加强对我国领土的管辖、维护边境的安定、防御沙俄的入侵,对我国东北边界采取了巡边制度。
按例,巡边制度分为每年巡察和三年巡察两种,但1851年呼伦贝尔佐领敖拉·昌兴受清政府委派巡察东北边界却不在此列,是一次特殊的巡察。
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初七,清政府理藩院接收到俄罗斯枢密院的咨文, “敝国闻得有外国船只屡次到黑龙江口岸,想此船来意必有别情,且此帮船内,尚有兵船” “因欲两国彼此有益,故黑龙江内不容外国船只停泊,且不准占据江口。当即致信贵国,妥为筹划。”清政府接到咨文后,迅速做出安排部署,上谕黑龙江将军英隆指派可以信任的有能力的官员前去巡边。英隆派遣部队从黑龙江城和呼伦贝尔城两处出发,呼伦贝尔城选由佐领(清代官职,牛录章京的汉译,正四品武官)敖拉·昌兴带队。
敖拉·昌兴,达斡尔人,又名阿拉布登,敖拉姓氏,字芝田,出生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出身呼伦贝尔八旗官宦之家,是清末达斡尔族著名文人,因精明练达和可信任,被委以此次巡边重任。他在巡边后,依所见所闻,以达斡尔族民间吟诵体韵律诗“舞春”的形式撰写的满文长篇叙事诗——《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对这次特殊的巡察进行了详尽的记录。
敖拉·昌兴在《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中较为详尽地记录了这次巡查线路:巡边队伍于五月廿八自呼伦贝尔城陆路起程,直奔库克多博卡伦会合齐齐哈尔巡边队,跋涉六百里,过珠尔特伊卡伦。在莫里勒克河之滨与墨尔根巡边队相会,六月初八乘坐桦皮船开始水陆巡边。在额尔古纳河口岸与黑龙江城巡边队会合后,两队即合为一队,顺流巡查回到黑龙江城。在黑龙江城第三天一早启程向齐齐哈尔进发,过墨尔根城,于“板桥”村接到将军衙门公文,要求去乌第河勘察。巡边队重新回到黑龙江城,再次准备好给养后,七月初十乘小舟由精奇里江逆流而上,经暖娘滩、布丁屯、雅巴图山壑、转心湖,过奇克尔卡伦、离盘山,入西勒莫迪河。前行至英肯河口,大队人马、车辆暂留在河边,精选十七名壮汉,进入原始森林上外兴安岭之巅巡望,见乌忒河河源出自外兴安岭,接入乌第河。巡边队伍并未发现异常,立下“鄂博”封堆。八月十五巡边队归。
敖拉·昌兴还记述了巡边沿途所见的风土民俗:走访罗刹村庄,混乱的情景令人生厌。穿过纳米雅儿族(使马的鄂温克人)村庄,酗酒的叫声使人心烦。男男女女都无礼貌,主人和奴仆不分,朝夕纠缠不休,日夜一起鬼混。观察他们的习俗,人人擅长买卖交易。船儿靠岸刚刚照面,立刻前来央求“库比”。细看他们的食物,喜欢煮软炖烂。当你刚一迈进家门,就说“耶希其”来请让。在外兴安岭一带,已不见我们本族人,在深山的原始森林,居住着雅库特人,他们的牲畜和坐骑,以驯鹿最为珍贵,询问他们的食物,多是大小鱼类。
同时,还有对黑龙江流域古迹的描绘:著名的雅克萨城,是敖拉哈拉的发祥地,那四四方方的残堡,分明是它的遗迹。乌尔苏莫昆的发祥地,是天然要隘乌鲁苏穆丹(黑龙江城西北三百二十里),当你远远望去,好似团团环绕的城垣。当年击败罗刹的大炮,还在巍峨的龙头山顶。
也有较大篇幅对沿途景物生动地勾画,讴歌和赞颂了壮美的山河:在额尔古纳河上巡行,沿途景物应接不暇,两岸的山岩,宛如矗立的高墙,两岸的丛林,恰似严密的屏障,生根河心的“鬼山”,脚下的漩涡令人胆寒。冲入云霄的玛林石,是群山中最高的峰巅。牛儿河水闪着金光,胜似磨亮的明镜。奇干哈达的白石山,比雕刻的玉石还晶莹。悄悄注入黑龙江的,鄂嫩河水腾着细浪。打着漩涡倾下来的,呼玛河水又清又亮。槌子峰、兰石峰,都是奇形怪状的山巅。霍通哈达和旺哈达,璀璨的山岩看不厌。察哈彦峰的山坳,盛产瑰丽的鹅卵石。挨近了二道坎,这边是离盘山,四座雪白的山峰,排列整齐,蔚为壮观,五彩缤纷的岩石,生得光滑,惹人喜爱。塞布乞山顶,有使人虔敬的神,天然生成的石峰,像屹立的巨人。
巡边途中虽增长了见闻、领略了大好河山,但也要面对巡边条件的艰苦和自然环境的艰险恶劣,对此, 《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中也有描述: “登山外兴安岭,可真是历尽艰险,种种危急的场面,至今仍感心惊胆战。进入茫茫原始森林,幽暗的天地就像夜晚,遇到阴湿的地方,黄沙也像泥滩。丛树的枝丫,就像锋利的刀箭。纵横的倒木,常把前进的脚步阻拦。遇到难行地段,匍匐才能继续向前。不慎陷入泥泞,小腿没进多半。熊罴的足迹,已经屡见不鲜。莺雀的鸣啭,几乎不曾听见。”
巡边结束后,八月廿八黑龙江将军英隆向清政府上奏《查明乌第河及黑龙江现无外国船只行驶折》,奏明经派员往查黑龙江口及乌第河等处无外国船只,疆界安静。并行文所属各城及各处卡伦,务令严加防范,不得因业经查过而疏懈,对重要地区严密巡查。将乌第河、乌忒河添入新绘地图,一同呈报给咸丰皇帝。九月十七咸丰皇帝看完奏折朱批“知道了,图留览。”这次巡边从清政府得到信息、安排布置,到五月二十八至八月十五实地巡察,再到九月十七咸丰御览,历时五个月,安排得当、程序分明,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清政府对东北巡查的管理。
敖拉·昌兴的《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巡察记》,对这次东北巡边的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记录,为研究清代东北巡边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同时诗作“舞春”的形式有助于对达斡尔族文学艺术的研究,是一部集历史与文学双重价值的重要史料。
|